-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演讲人:
日期:
老年人鼻饲的护理
CATALOGUE
目录
01
基础认知与评估
02
鼻饲操作前准备
03
喂养实施规范
04
并发症预防措施
05
日常维护管理
06
应急情况处理
01
基础认知与评估
鼻饲定义与适用人群
定义与操作原理
临时性与长期性区分
适用人群
鼻饲是通过鼻腔插入胃管至食道或胃部,为无法自主吞咽的患者提供流质食物、水分及药物的临床营养支持方法,需依赖专业器械(如聚氨酯/硅胶胃管、注射器等)完成灌注。
主要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晚期痴呆、头颈部肿瘤术后、重症肌无力等自主进食困难的老年患者,以及短期需肠道休息的消化道疾病患者。
短期鼻饲(<4周)用于急性期恢复,长期鼻饲(>4周)需评估并发症风险,必要时考虑胃造瘘等替代方案。
营养需求评估流程
全面营养筛查
采用MNA-SF(微型营养评估简表)或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结合体重指数(BMI)、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生化指标量化营养状态。
个体化热量计算
根据Harris-Benedict公式估算基础代谢率(BMR),结合活动系数与应激系数(如感染、创伤)调整每日总能量需求(通常25-30kcal/kg/d)。
宏量营养素配比
蛋白质需达1.2-1.5g/kg/d以预防肌肉衰减,脂肪供能占比20-30%,碳水化合物50-60%,同时补充膳食纤维(如菊粉)改善肠道功能。
禁忌症识别要点
绝对禁忌症
包括鼻腔严重畸形、食管完全梗阻、近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以及无法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INR>1.5)。
动态评估必要性
定期复查胸片确认胃管位置,监测胃潴留量(>200ml需暂停灌注),及时调整方案以避免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相对禁忌症
如慢性阻塞性肺病伴频繁咳嗽(增加误吸风险)、胃轻瘫(需联合促动力药)、认知障碍伴躁动(需镇静或约束)。
02
鼻饲操作前准备
设备选择与消毒规范
鼻饲管材质选择
优先选用医用级聚氨酯或硅胶材质鼻饲管,确保柔韧性与生物相容性,减少对鼻腔及食道黏膜的刺激。需根据老人鼻腔解剖特点选择合适管径(通常12-14Fr),避免过粗导致压迫性损伤。
消毒流程标准化
辅助器械配备
鼻饲管使用前需用75%医用酒精擦拭外包装,开封后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管腔。鼻饲容器及注射器须高温蒸汽灭菌(121℃、15分钟)或使用一次性无菌产品,避免交叉感染。
准备听诊器、pH试纸、固定胶贴等辅助工具,确保鼻饲管位置验证及固定操作规范,减少滑脱风险。
1
2
3
半卧位角度控制
鼻饲前将老人床头抬高30-45度,采用可调节医用护理床,辅以软枕支撑腰背部,防止反流误吸。鼻饲结束后维持该体位至少30分钟,促进胃排空。
体位安置安全标准
颈部与头部固定
使用颈部软垫稳定头部位置,避免鼻饲管因头部晃动移位。对于意识障碍老人,需专人固定头部并观察面色、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
体位适应性评估
针对脊柱变形或卧床老人,需联合康复师定制个性化体位方案,如侧卧垫高肩部等,确保食管通畅且不影响呼吸功能。
听诊气过水声法
通过鼻饲管抽取胃液,用pH试纸检测(正常胃液pH≤4),若pH>6可能提示管路误入呼吸道或肠道,需立即停止操作并重新置管。
抽取胃液检测
影像学确认金标准
对高风险老人(如吞咽功能障碍、气管切开者),需通过X线透视确认鼻饲管尖端位于胃内,影像应清晰显示管头在膈肌下且未盘曲。
注射10-20ml空气后,用听诊器在胃区(剑突下)监听特征性气过水声,需与肠鸣音鉴别,避免误判导致肠内营养风险。
管路位置验证方法
03
喂养实施规范
营养液温度应严格维持在38-40℃之间,避免过冷刺激胃肠道或过热造成黏膜损伤,可使用恒温加热器实时监测。
温度精确控制
初始流速建议为30-50ml/h,根据老人耐受性逐步增加至100-120ml/h,每次调整需观察15分钟有无腹胀、呕吐等不良反应。
梯度流速调节
采用带有流速调节功能的鼻饲泵,确保流速误差小于±5%,并定期校准设备以保证精度。
专用输注设备使用
营养液温度与流速控制
喂养前评估
检查胃残余量(超过200ml需暂停喂养)、听诊肠鸣音(少于2次/分钟提示肠蠕动减弱),确认老人体位呈30-45°半卧位。
分次灌注流程
每次灌注量不超过250ml,间隔2-3小时,灌注前回抽胃液验证管路位置,灌注后需用30ml温开水脉冲式冲管。
异常情况处理
若出现呛咳、发绀等误吸症状,立即停止灌注并采取侧卧位,必要时使用吸引器清除气道分泌物。
分次喂养操作步骤
冲管频率与液体用量
常规冲管标准
每次喂养前后各冲管1次,使用20-30ml无菌温水,采用“推-停-推”脉冲手法以清除管壁残留。
持续喂养期间维护
经鼻饲管给药时,每种药物需单独冲管(至少15ml水),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管路堵塞或药效降低。
持续鼻饲期间每4小时冲管1次,若输注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