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名词及术语解释汇编.docxVIP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及术语解释汇编.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及术语解释汇编

前言

本汇编旨在梳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中出现的核心名词与关键术语,为研究者、学习者及爱好者提供一份相对系统与扼要的参考。中国现代文学通常指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一九一九年前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九四九年)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其显著特征是在中西文化交融碰撞下,文学观念、表现形式与语言载体(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均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了波澜壮阔、流派纷呈的文学景观。本汇编力求选取该时期最具代表性、影响深远的文学思潮、流派、现象、文体及相关概念,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进行阐释,希望能为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丰富内涵提供有益助益。

一、文学思潮与流派

文学研究会

一九二一年一月成立于北京,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纯文学社团。其发起人包括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叶圣陶)等。主张“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应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生问题,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与教育意义。创作上倾向于现实主义,题材多聚焦社会底层生活与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代表作家作品有叶绍钧的《倪焕之》、冰心的《超人》、许地山的《缀网劳蛛》等。

创造社

一九二一年七月成立于日本东京,由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等发起。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的自我表现与情感宣泄,追求文学的美感与浪漫主义色彩。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怀,表现个性解放的要求,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和叛逆精神。后期(大革命失败后)逐渐转向革命文学。代表作家作品有郭沫若的《女神》、郁达夫的《沉沦》、成仿吾的文学评论等。

左翼文学(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兴起的文学思潮,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强调文学的阶级性、革命性和大众化。主张文学应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反映工农大众的生活与斗争。一九三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成立,标志着左翼文学运动的高涨。代表作家有鲁迅、茅盾、蒋光慈、丁玲、周立波等。其创作在反映社会矛盾、鼓舞革命斗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部分作品也存在公式化、概念化的局限。

京派

三十年代活跃于北平(北京)的一个文学流派。成员多为高等院校的师生,他们远离政治漩涡与商业中心,追求文学的独立品格与艺术价值。作品多表现北平及北方乡村的风土人情与普通人的生活,风格质朴、宁静、含蓄,注重意境营造与人性探索。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萧乾等,沈从文的《边城》是其代表作。

海派

与京派相对,活跃于上海的文学流派。上海的都市文化、商业氛围深刻影响了其创作。作品多表现都市生活的繁华与糜烂、现代人性的扭曲与挣扎,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娱乐性和先锋性,艺术手法上也更为灵活多变,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较深。代表作家有穆时英、刘呐鸥、施蛰存(新感觉派),以及张爱玲等。

新月派(诗歌)

二十年代中后期至三十年代初的诗歌流派,因创办《新月》杂志而得名。主张诗歌的“理性节制情感”,提倡格律诗,追求诗歌的形式美、音乐美和建筑美。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规范化、艺术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闻一多的《死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其代表作。

二、重要文学现象与论争

问题小说

五四时期出现的一种小说类型。作家们受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影响,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试图通过小说探讨家庭、婚姻、教育、妇女解放、人生意义等诸多“问题”。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启蒙精神,但有时因过于侧重“问题”而忽略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代表作家有冰心、叶绍钧、王统照等。

乡土文学

二十年代中期开始兴起的文学潮流。作家多以自己熟悉的故乡和乡村生活为题材,描写乡土的愚昧、落后与苦难,以及农民的淳朴、坚韧与挣扎,同时也寄寓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悲悯与批判。乡土文学拓展了现代文学的题材范围,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和文化反思意味。代表作家有鲁迅(《呐喊》《彷徨》中的乡土小说)、茅盾、台静农、许钦文、塞先艾等。

左翼文学论争

三十年代文艺界围绕文学的阶级性、大众化、创作方法等问题展开的一系列论争。主要有“文学的阶级性”之争、“文艺自由论辩”、“大众语运动”等。这些论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深化了对文学与政治、文学与大众关系的认识,但也存在简单化、绝对化和宗派主义的倾向。

民族形式讨论

四十年代初在延安及国统区展开的关于文艺“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旨在探索如何创造既具有民族特色又能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文艺,以适应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的需要。讨论涉及对“五四”新文学、民间文艺、西方文学影响等问题的重新审视,对后来的文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此也有重要论述。

三、重要文体与创作方法

现代白话诗(新诗)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以白话为语言载体,打破了古典诗词的格律束缚,形式自由,意境新颖,直接反映现代生活与现代人的情感。初期受泰戈尔、惠特曼等影响,后经历了多种流派的探索(如新月派格

文档评论(0)

时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