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未找到bdjson
油茶种植培训课件
目录
ENT
目录
CONT
ENT
01
油茶概述
02
种植前期准备
03
种植技术要点
04
日常管理措施
05
病虫害防治策略
06
收获与加工流程
油茶概述
01
生物学特性简介
花果发育周期
花期10-12月,果实次年10月成熟,果实为蒴果,内含1-4粒种子,种子含油率高达30%-50%,是典型的“花果同期”植物。
根系与枝叶特征
主根发达,侧根分布广,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叶片革质、椭圆形,叶缘锯齿状,光合效率高,利于油脂积累。
生长环境适应性
油茶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喜温暖湿润气候,耐瘠薄土壤,适宜在海拔200-800米的丘陵山地生长,对酸性土壤(pH4.5-6.5)适应性强。
主要品种分类
普通油茶(Camelliaoleifera)
01
分布最广,适应性强,果实中等大小,含油率约35%,代表品种有‘湘林1号’‘赣无2号’,适合低海拔地区种植。
小果油茶(Camelliameiocarpa)
02
果实较小但含油率高(40%-50%),抗寒性强,如‘桂普1号’,适合高海拔冷凉地区。
攸县油茶(Camelliayuhsienensis)
03
果大皮薄,出籽率高,油脂品质优,主产湖南攸县,适合集约化栽培。
红花油茶(Camelliachekiangoleosa)
04
花红色,观赏价值高,果实含油率30%-40%,兼作园林绿化树种。
经济价值与用途
茶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油酸80%以上)、维生素E和角鲨烯,可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是高端健康食用油。
食用油与健康价值
油茶林可保持水土,减少坡地侵蚀,同时亩产茶油30-50公斤,盛产期长达50年,经济收益稳定。
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
茶油可制肥皂、润滑油、化妆品;茶枯饼含茶皂素,用作天然农药或饲料添加剂;果壳可生产活性炭。
工业原料应用
01
03
02
深加工产品如茶油胶囊、护肤品等可提升附加值,结合生态旅游开发油茶文化体验项目。
产业链延伸潜力
04
种植前期准备
02
土壤与气候条件
土壤理化性质要求
油茶适宜在pH值5.5-6.5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土层深度需达60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且排水良好以避免积水烂根。
气候适应性分析
油茶喜温暖湿润环境,年均气温需保持在15-22℃之间,年降水量需达1000毫米以上,光照充足且无霜期长,避免低温冻害影响生长。
地形与海拔限制
优先选择坡度小于25度的丘陵或山地,海拔高度控制在200-800米之间,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油茶开花结果。
优质品种筛选
采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30分钟消毒,随后用温水浸泡48小时促进吸水,最后沙藏层积处理以打破休眠期。
种子消毒与催芽
播种前检测
通过浮选法剔除空瘪种子,并进行发芽试验,确保田间出苗率达标,减少补苗成本。
选择高产、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如“湘林”系列或“长林”系列,确保种子饱满、无霉变且发芽率高于85%。
种子选择与处理
种植地规划布局
地块分区设计
根据地形划分种植区、道路网和排水系统,主道路宽度不低于3米,作业道宽度1.5米,便于机械化操作。
水土保持措施
坡地种植需沿等高线开挖梯田或鱼鳞坑,配套种植绿肥植物如苕子,减少水土流失并改良土壤结构。
种植密度控制
采用行距3米、株距2米的矩形布局,每亩定植110-120株,兼顾通风透光与后期管理便利性。
种植技术要点
03
播种操作方法
种子预处理
播种前需对油茶种子进行浸泡消毒,通常采用温水浸泡以软化种皮,提高发芽率,同时使用杀菌剂处理预防病害。
01
播种深度与覆土
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过深易导致发芽困难,过浅则易受干旱或鸟类啄食;覆土后需轻压表土以保持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
苗床管理
播种后需保持苗床湿润但避免积水,定期松土除草,并在幼苗出土后搭建遮阳网防止强光灼伤嫩苗。
发芽期养护
发芽期间需密切观察土壤湿度与温度,适时补充水分,并在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确保幼苗生长空间。
02
03
04
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幼苗,移栽前1周停止浇水以促进根系收缩,便于带土移栽;挖穴时需确保穴径与深度略大于幼苗根系范围。
移栽时保持根系舒展,避免弯曲或折断,回填土时分层压实以确保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定植后立即浇透定根水。
移栽后需遮阴3-5天以减少蒸腾作用,期间避免施肥,待幼苗恢复生长后逐步增加光照并补充稀薄水肥。
移栽后定期检查叶片与茎干,发现病虫害及时喷洒低毒农药,同时清除周边杂草以减少病虫滋生环境。
移栽技巧步骤
移栽前准备
定植操作规范
缓苗期管理
病虫害预防
密度控制标准
地形与品种适配
平地种植密度可略高,每亩约80-100株;坡地因水土流失风险需降低密度至每亩60-80株;不同品种根据冠幅大小调整间距。
行距与株距设计
常规种植采用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