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古诗文注释与翻译练习题集
研习古诗文,注释与翻译是两项基础而核心的功夫。注释务求精准,方能洞悉字句奥义;翻译力求信达,始可再现原作风神。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以下练习题集,旨在通过实例引导学习者掌握基本方法,提升解读能力。所选题材力求典型,难度由浅入深,冀初学者能循序渐进,渐入佳境。
一、注释篇:溯源析义,务求精准
注释之要,在于探明字词本义,辨析语境用法,考索典章制度,领会作者用心。非细加研磨,难窥堂奥。
(一)实词注释练习
1.例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注释重点:“鄙”
*提示:注意其古今意义之异。非指“卑鄙”,而侧重于见识层面。
2.例句:“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李密《陈情表》)
*注释重点:“听”
*提示:此字非听觉之“听”,乃允诺、任从之意。古文中常见此类引申用法。
3.例句:“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重点:“军”
*提示:此字本为名词,此处考察其特殊用法。
(二)虚词用法辨析
1.例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注释重点:“夫”
*提示:句末语气词,辨析其表达的语气。
2.例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注释重点:“而”
*提示:连词,分析其连接的前后关系及表达的逻辑意义。
3.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注释重点:“矣”、“也”
*提示:比较句末两个语气词在表达语气上的细微差别。
(三)特殊句式与语法现象注释
1.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注释重点:句式特点
*提示:注意定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2.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注释重点:“不拘于时”
*提示:辨识被动句式的标志。
3.例句:“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注释重点:句式特点
*提示:此为倒装,意在强调。
二、翻译篇:信达雅兼,神形兼备
翻译之难,在于既要忠实原文,又要畅达易懂,更高层次则追求文字之雅,再现原作气韵。需在字句斟酌间,权衡得失。
(一)单句翻译练习(要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准确传达原意)
1.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翻译要点:“焉”的指代;“善者”、“不善者”的具体所指;“从”、“改”的主语。
2.原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翻译要点:“安能”的反问语气;“摧眉折腰”的形象化表达;“事”的准确含义;整体情感的把握。
3.原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翻译要点:互文见义的理解;“以”的用法;淡泊心境的体现。
(二)段落翻译练习(要求:注意上下文连贯,语气贯通,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1.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翻译要点:系列四字短语的流畅翻译;“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处理;“而”字连接的转折、并列等关系;“焉”字语气的体现;莲花品格的准确传达。
2.原文:“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翻译要点:“盖”字的发语作用;“曾不能以一瞬”的夸张语气;“则”字连接的假设关系;“何羡乎”的反问及宾语前置。
(三)翻译技巧与常见错误辨析
1.避免望文生义:
*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辨析:“卑鄙”在文中并非指品行恶劣,而是谦辞,指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2.注意词类活用:
*例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辨析:“绿”在此处为使动用法,意为“使……变绿”。
3.把握特殊句式:
*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辨析:宾语前置句,“不余欺”即“不欺余”。
三、参考答案与解析(示例)
(此处仅为示例格式,完整习题集应包含详细答案与解析)
注释篇·实词注释练习第一题参考答案:
“鄙”:古义指见识浅陋,目光短浅。句中用以形容“肉食者”(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的局限性,与今义“卑鄙”(品行恶劣)截然不同。
翻译篇·单句翻译练习第一题参考答案:
“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解析:“焉”在此处为兼词,相当于“于之”,“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