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高考题型化《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docxVIP

课文——高考题型化《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PAGE1

课文——高考题型化《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

【试题材料】

静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试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邶风》属于爱情诗,语言质朴,显现实主义特质。

B.?诗歌前两章写约会场景,后一章写赠礼,情感脉络完整。

C.?“搔首踟蹰”精准刻画男子动作,暗含其期待的微妙情绪。

D.?“匪女之为美”因美人所贻,显情感纯粹,非夸赞的礼物。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

A?项分析诗歌体裁与风格。《静女》虽为《诗经·邶风》爱情诗,但核心是借细节传递男女情愫,侧重抒情性,并非典型“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诗歌,故?A?项错误。

B?项分析内容脉络。首章写男子赴约等待,次章写女子赠彤管,末章写赠荑草,“盼遇—赠物”的情感脉络连贯清晰,故?B?项正确。

C?项解读细节效果。“搔首踟蹰”以精准动作刻画,将男子等待时的焦灼与期待具象化,符合《诗经》含蓄蕴藉的特点,故?C?项正确。

D?项解读情感内涵。“匪女之为美”明确礼物因“美人所赠”才显珍贵,突出情感纯粹,而非单纯夸赞礼物本身,故?D?项正确。

16.方玉润《诗经原始》评《静女》“彤管、荑茅,皆微物耳,而愈见其情深”,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中“微物”如何体现深情?(6?分)

【参考答案】

①借“彤管”显深情:“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彤管为寻常器物,男子却因是女子所赠而喜爱,见物思人显情意(2?分);②借“荑茅”显深情:“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荑茅是田间常见植物,却因赠者特殊而显珍贵,凸显心意(2?分);③以“微物”衬深情:彤管、荑茅皆非贵重之物,却成为情感载体,以小见大,更显爱情的纯粹与真挚(2?分)。

【试题材料】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试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抒情诗,语言浅近含含蓄之美。

B.?诗歌前两联写采花思人之事,后两联写望乡抒忧的情感。

C.?“兰泽多芳草”描绘清新的景致,暗含香草美人之意象。

D.?“同心而离居”抒发内心的遗憾,非单纯感叹离别之长。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

A?项分析体裁与风格。此诗语言质朴浅近,情感含蓄深沉,符合《古诗十九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汉末文人诗特质,故?A?项正确。

B?项分析内容逻辑。“思人”与“思乡”本质相通(所思之人在旧乡),诗歌是“采花思人—望乡抒忧”的两层递进,并非独立的“采花思人之事”与“望乡抒忧的情感”割裂,故?B?项错误。

C?项解读意象内涵。“兰泽多芳草”既勾勒采芙蓉时的清新环境,又承接“香草美人”的传统意象,为后文“思远道”的深情铺垫,故?C?项正确。

D?项解读情感重点。“同心而离居”先强调“心意相通”,再点明“分离”,核心是“情投意合却难相守”的遗憾,比单纯叹离别时长更显深沉,故?D?项正确。

16.?《涉江采芙蓉》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均借自然景物抒情,二者的抒情方式与情感侧重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涉江采芙蓉》借“芙蓉”“芳草”间接抒情:以“采芙蓉欲遗所思”的行为寄寓情感,侧重抒发离别忧伤(2?分);②《归园田居(其一)》借“方宅”“榆柳”直抒胸臆:“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直接表归隐志趣,侧重抒归园喜悦(2?分);③前者用“远方旧乡”等意象显距离感,后者用“眼前园田”等实景显真切感,景物特质契合情感(2?分)。

【试题材料】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试题】

15.?下列对《虞美人》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李煜后期的代表作,属婉约词,以问句开篇直抒情。

B.?词的上阕借时序意象忆往事,下阕借物象比今昔的变化。

C.?“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借月明衬托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喻愁绪,非单纯强调愁绪之多。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

A?项分析词的风格与技巧。此词虽为李煜后期婉约词代表作,但“以问句开篇直抒情”表述不准确,开篇“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借景物触发愁绪,更倾向“触景生情”,且“直抒情”与婉约词“含蓄”特质不完全

文档评论(0)

权威文档定制旗舰店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本人可以为大家量身定制各类考试试卷,知识大全,总结,计划,报告等。如需定制可随时联系我,确保质量,价格优惠。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