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师职称-北京-北京教师职称(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初中语文)历年参考题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docxVIP

2025年教师职称-北京-北京教师职称(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初中语文)历年参考题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教师职称-北京-北京教师职称(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初中语文)历年参考题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从给出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共50题)

1、下列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哪一项?

A.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B.听说读写能力、文学鉴赏、传统文化积累、批判性思维

C.识字写字、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语交际

D.语文知识掌握、应试技巧、课堂参与、合作学习

【参考答案】A

【解析】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关键,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传承与理解体现价值导向。四个维度相互融合,构成完整的语文素养体系。其他选项或将具体能力与核心素养混淆,或局限于技能层面,未能全面反映课标要求。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B.能否坚持锻炼,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

C.北京的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D.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作业中的错误。

【参考答案】C

【解析】A项缺主语,“通过……使……”造成主语残缺;B项两面对一面,“能否”与“是”不对应;D项语序不当,应先“指出”再“纠正”;C项主宾搭配得当,语义清晰。此类题目考查常见语病辨析,需掌握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错误等典型问题。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liàng)黄晕(yùn)发髻(jì)

B.憔悴(cuì)仿膳(shàn)菡萏(hàndàn)

C.攲斜(jī)匿笑(nì)徘徊(huái)

D.窠巢(kē)菜畦(wā)蝉蜕(tuì)

【参考答案】B

【解析】A项“酝酿”应读yùn;C项“攲斜”应读qī;D项“菜畦”应读qí。B项所有注音均正确。本题考查初中语文教材中常见字词的规范读音,需结合课文注释和《现代汉语词典》标准掌握。

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背影》——朱自清——散文

B.《孔乙己》——鲁迅——小说

C.《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宋词

D.《观沧海》——曹操——乐府诗

【参考答案】C

【解析】《天净沙·秋思》是元代马致远的散曲小令,属元曲而非宋词。宋词是宋代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作家有苏轼、李清照等。本题考查基本文学常识,需准确掌握作家、作品、体裁及时代对应关系。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问:“你知道《朝花夕拾》是谁写的吗”?

B.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率先实施教育改革。

C.“哎呀,”她惊叫道,“你怎么来了?”

D.我们应该重视语文学习: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参考答案】C

【解析】A项引号内问句,问号应在引号内;B项“等”与省略号不可并用,且逗号多余;D项冒号使用不当,应改为逗号。C项符合人物语言描写标点规范,感叹号与引号位置正确。

6、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C.这地方巴掌大,怎么住人?(夸张)

D.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是我们解放军。(反问)

【参考答案】D

【解析】D项是设问,自问自答;反问是无疑而问,答案蕴含在句子中,如“难道这不是最可爱的人吗?”本题考查常见修辞辨析,需区分设问与反问的本质差异。

7、下列文言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学而时习之

B.下车引之

C.夫君子之行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参考答案】C

【解析】A、B、D三项中“之”均为代词,分别代指知识、他、学习内容;C项“之”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常见用法,需结合语境判断词性与意义。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

B.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

D.博学而笃志(坚定)

【参考答案】C

【解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乐”是意动用法,“以……为乐”,全句意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A、B、D解释正确。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准确释义,尤其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9、下列对《陋室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吾德馨”点明陋室不陋的关键在于主人品德高尚。

B.“苔痕上阶绿”描写环境清幽,暗示交往之人皆雅士。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表现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D.文章托物言志,表达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情怀。

【参考答案】B

【解析】“苔痕上阶绿”描写自然环境清静幽雅,但“暗示交往之人皆雅士”属过度解读,后文“谈笑有鸿儒”才直接说明交往对象。本题考查经典文言文主旨与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1****5784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成都寰宇梦天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新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7MAD40XK44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