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自学资料(1.对联)(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258

古韵学习教材(1.对联)

资料(1.对联)的目次:

课次

章节

题目

页次

第一章对仗入门

1

1.

对联简述

3

2.

对联格律基础字的平仄声调

6

2

3

对联五要素

11

3

4

七言律句式对联的基本格式

21

5

对韵学习及有关资料介绍

25

4

6

两点重要说明

32

7

对联要点的顺口溜

36

8

五言律句式对联的基本格式

38

5

9

宽与严的掌握

41

10

对联意境的营造

45

6

11

题图对联

48

12

嵌名对联

51

7

13

入门篇小结

56

14

入门篇自我测验

58

第二章对仗进阶

8

1

前言

61

2

为什么要学习古音读法

61

3

古音四声简要介绍

63

9

4

需要记忆的入声字表

68

5

常用可平可仄的字

71

6

几点补充

77

10

7

平仄杆与其他字数的对联格式

81

8

复句的正格格式

86

9

复句的变格格式

89

11

10

复句的组群格式

95

11

孤平问题

99

12

12

对联中的镶嵌

103

13

玻璃对及玻璃字集

117

14

进阶篇小结

120

15

进阶篇自我测验

128

第三章对联提高

13

1

序言

128

2

《联律通则》第二章的有关解读

129

14

3

对联的文学美

146

4

诗钟与对联

157

5

对联的切题与欣赏

161

附录1.

1~5

对联技法

179

附录2.

6、7

实用联介绍

256

附录3.

8

几种联赛格式

274~281

古韵自学资料(一)

第一章:对仗入门

1.序言:对联简述

中国的悠久文化,主要依靠汉字流传至今。汉字是华夏文化的载体,没有汉字,中华民族的普遍认同感,炎黄子孙的强大凝聚力是不可想像的。

以方块形、单音节为特征的汉字是符号文字,形声兼备,视听俱佳,分辨率高,组合力强,信息量大,传播久远。作为文学的信息载体,汉字的优越性超过拼音文字是无庸置疑的。这一点,通过我们的学习,大家将会有更深的体会。

现代文学中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各国都有,唯有对联是中国特有的,功在汉字。

对联采诗、词、曲、赋、骈文之精华,穷平仄对仗虚实之变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体裁,包含了传统文化的基因,可谓中华之瑰宝,国学之明珠!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联由上、下两句组成,分别称为“上联”、“下联”。有些用于张贴的对联,还需要一个横批。横批一般都由四字组成,它紧扣主题,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和灵魂。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与上下联相互补充的作用。张贴对联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汉语旧时竖排的习惯,右上左下,贴反了就贻笑大方了。

对联按字数与句式结构,按功能与应用场合,可以分成若干种,以后再逐步介绍。

辅导:有人说:“我只学词,或者只学诗词,不学对联可不可以?”我说:不好!几乎可以说不行。

近体诗中的律诗,必须要用对仗句,词中也常常要用到对仗句。因此对仗是写作诗词的一个重要基础。学诗词临时来补习对仗知识是不敷使用的。

中华古典文学的门类,其精髓是互通的。学习对联不但不会影响学习诗词的进度,反而会促进后面诗词曲赋的学习。学习总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首先学好对联初步,是学习诗词曲赋的一条捷径。学对联,不但掌握了一种专门的古韵门类,而且按照半文言思路组词造句的锻炼,是学习诗词曲赋的很好的热身。

我们可以这样说:对联功夫好了,倒不一定诗词就好;但诗词要基本功好,必须要把对仗练好!

练习1—1:

(思考题不必在练习本中写出,下仝)

思考:请欣赏下面的对联(欣赏其中的词句美和意境美,格律美在学习了格律之后,再回头体味。):

1.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今音)

2.地到无涯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

3.江河无止,终而为海//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4.胜地重新,在红藕花中,绿杨阴里//清游自昔,看长天一色,朗月当空。

5.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洞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占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轻霜。(此系有名的“天下第一长联”,书于昆明大观园公园大门前两侧。)

(“/”与“//”是对联单句与复句上下两联的隔开符号,一般只用于行文或题目上。正规的对联格式,应该写成正文中上下两行的形式。)

2.???????对联格律的基础:

字的平仄声调

中国国粹古典诗词与对联之所以很美,

文档评论(0)

建筑施工图设计 C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建筑设计工程师持证人

建筑设计规范,行业动态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2日上传了建筑设计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