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一部分(1段):偶然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和沿途所见到的绮丽景色。
第二部分(2-3段):渔人所见桃花源中宁静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5段):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数人再访而未果的情形。
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1.渔人发现桃花源见到了什么样的美景?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
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2.渔人进入桃花源又见到了什么样的景象呢?(所见)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在与桃花源人的交往中,哪些语句写出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所历)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地方?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所闻)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足为外人道也。”
5.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为桃源外的人们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气惋惜。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原因是什么?
不希望外人打扰这宁静的生活,不愿再卷入世事纷争。也为下文再寻桃花源不得埋下了伏
笔。
7、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寻时“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表达作者什么
样的心情?(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表达了作者无奈的心情,对美好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
盾思想。
8、作者在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参加劳动,老人和小孩都生活得幸福、
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9、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实现?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答:在战乱频繁的年代里,陶渊明构想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这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
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希望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
有一定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今天的青少年应该做敢于幻想行动,直面现实的
勇士,却并非避世。
10、用自己的话说说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涉及到哪些内容?
(1)问渔人从哪里来(2)桃花源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3)桃花源人向渔人询
问外界的情况(4)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这时的情况。
重点句子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1、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7、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3、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陋室铭(每一个句子的翻译都要重视)
1、描写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表现室主人交往文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惟吾德馨
4、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哪句?从中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是个坦荡乐观、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5、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的?居室环境、往来人物、日常生活
6、作者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与前文“斯是陋室”遥相呼应,画龙点睛,突出表明作
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答:可取:我们
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进步。
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8、短文第一、二句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
龙则灵”暗喻什么?答:一、二句采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短文主旨,另一方面
表明陋室不陋,而前两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9、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答:不同意:作者以诸葛亮扬雄自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开一体化平台00023《Photoshop图像处理》模拟试题(1-3)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肉食品加工厂污水处理方案设计.doc VIP
- 社群营销:社群营销的全面实施PPT教学课件.pptx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df VIP
- 食品调和油-标准全文.pdf VIP
- 危重患者镇痛和镇静管理PPT.pptx
- (高清版)DG∕TJ 08-2242-2023 民用建筑外窗应用技术标准.pdf VIP
- 劳动通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绥中电厂专用铁路代维修及运营工作实践.docx VIP
- KPMG Graphics Library毕马威-模板经典.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