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医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操作真题及答案.docxVIP

2025年中医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操作真题及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中医中医助理医师实践技能操作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站:辨证论治

病例摘要1

孙某,男,57岁,已婚,农民。2024年11月12日初诊。

患者10年前因冒雨劳作后出现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伴发热、恶风、口渴。曾在当地诊所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有所缓解,但每遇天气变化或劳累后发作。近1周来,关节疼痛加剧,尤以膝关节、踝关节为甚,屈伸不利,伴口苦、烦闷不安。

查体:T38.2℃,P96次/分,R20次/分,BP130/80mmH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痛苦面容。膝关节、踝关节红肿明显,皮温升高,压痛(+),活动受限。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0×10?/L,中性粒细胞80%;血沉45mm/h;类风湿因子()。

要求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答案

1.中医疾病诊断:痹证

2.中医证候诊断:风湿热痹

3.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以肢体关节疼痛为主症,故诊断为痹证。患者因冒雨劳作,感受风湿之邪,郁久化热,湿热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湿热之邪流注关节,故关节游走不定;热盛伤津,故口渴、口苦;湿热内扰心神,故烦闷不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象。

4.中医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5.方剂名称: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

6.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0g桂枝10g防己10g杏仁10g滑石15g(包煎)连翘10g山栀10g薏苡仁30g半夏10g晚蚕沙10g(包煎)赤小豆皮1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病例摘要2

李某,女,42岁,干部。2024年12月15日初诊。

患者近2年来经常出现胃脘部疼痛,痛势隐隐,空腹时加重,进食后缓解,伴有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大便干结。曾在当地医院做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服用西药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症状改善不明显。

查体:T36.5℃,P82次/分,R18次/分,BP120/75mmHg。神志清楚,面色潮红,形体消瘦。腹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舌红少津,有裂纹,苔少,脉细数。

辅助检查:胃镜检查:胃黏膜色泽不均,变薄,血管透见。病理检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

要求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答案

1.中医疾病诊断:胃痛

2.中医证候诊断:胃阴亏耗证

3.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患者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故诊断为胃痛。患者病程较长,郁热伤阴,胃阴亏虚,胃失濡养,故胃脘部疼痛隐隐;空腹时胃中津液不足,故疼痛加重,进食后可稍缓;阴虚内热,故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胃阴不足,不能濡养肌肤,故消瘦;肠道失润,故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有裂纹、苔少、脉细数均为胃阴亏耗之象。

4.中医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5.方剂名称: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6.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北沙参15g麦冬15g生地黄15g枸杞子10g当归10g川楝子6g白芍30g炙甘草10g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二站:基本操作

中医操作1

叙述并演示按肌肤的操作方法。

答案

1.操作前准备

告知患者检查目的,以取得配合。

操作者洗手,搓热双手。

2.操作方法

触摸:用指掌轻轻触摸患者肌肤,以了解肌肤的凉热、润燥等情况。如肌肤寒冷、体温偏低者,为阳气衰少;若肌肤厥冷而大汗淋漓、脉微欲绝者,为亡阳之征;肌肤灼热,体温升高者,多为实热证;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者,为邪去正复之象,若汗出而身热不退、脉疾数者,为邪盛正衰之危候。

按抚:用手掌稍用力按抚局部肌肤,如胸腹、腧穴等部位,以了解肌肤的肿胀情况。如按之凹陷不起者,为水肿;按之凹陷,举手即起者,为气肿。

叩击:用手叩击患者身体某一部位,使之震动产生叩击音、波动感或震动感,以此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如叩击胸胁,可了解有无水饮停聚;叩击脘腹,可了解胃肠是否有胀气等。

中医操作2

叙述并演示毫针提插补泻的操作方法。

答案

1.操作前准备

选择合适的毫针,消毒穴位皮肤和操作者手指。

2.操作方法

补法:先将毫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得气后,在穴位内进行上下提插操作。将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从深层向上退到浅层为提。补法的操作特点是重插轻提,即插针时用力重、速度快,提针时用力轻、速度慢,使针下得气感觉较强,且插针深度大于提针深度。一般提插幅度较小,频率较慢,操作时间较短。

泻法:同样先将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进行提插操作。泻法的操作特点

文档评论(0)

134****90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