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泥石流灾害应急预案
作为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余年的一线人员,我参与过多次泥石流灾害的应急处置。记得几年前某山区突发泥石流,半座村庄被掩埋,一位老人攥着我的手哭着说:“早知道夜里溪水里的声音不对,该叫醒大家跑的……”这句话让我深刻意识到,一份科学、可操作的应急预案,不仅是写在纸上的流程,更是能救命的”护身符”。以下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系统梳理泥石流灾害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
一、总则:明确”为何做、做什么”
1.1编制目的与意义
泥石流是山区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次生风险高的特点。据统计,我国70%以上的山区县存在泥石流隐患点。编制本预案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建立”预警-响应-处置”的全链条机制,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要守住”不死人、少伤人”的底线。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对每一个普通家庭的承诺——我们不能保证灾害不发生,但能保证当灾害来临时,每个群众都知道往哪跑、谁来救、怎么活。
1.2编制依据与适用范围
本预案以《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当地《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等文件制定。适用于辖区内所有可能引发或已发生的泥石流灾害,包括自然因素引发的突发泥石流,以及因工程建设、采矿等人为活动诱发的次生泥石流。
1.3工作原则
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核心准则,具体遵循四个原则:
一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80%的泥石流灾害可通过前期监测预警避免伤亡,因此日常巡查、隐患排查比灾后救援更重要;
二是”统一指挥,协同联动”。应急处置涉及自然资源、气象、交通、消防、医疗等多部门,必须建立集中统一的指挥体系;
三是”群测群防,全民参与”。群众是最贴近隐患点的”前哨”,只有发动家家户户参与监测,才能织密预警网络;
四是”快速响应,科学处置”。黄金救援时间通常只有72小时,必须争分夺秒,但又要避免盲目救援引发二次灾害。
二、组织体系:画好”责任图”,架起”连心桥”
2.1应急指挥机构
县(区)级设立”泥石流灾害应急指挥部”,由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分管应急、自然资源的领导任副总指挥,成员包括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局、气象局、住建局、交通局、卫健委、消防救援大队等部门负责人。指挥部下设”一室七组”,即综合协调办公室和监测预警组、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交通保障组、安置救助组、宣传舆情组、后勤保障组。
2.2职责分工(以基层乡镇为例)
乡镇党委政府:作为一线责任主体,需提前划定每个隐患点的”包保责任人”,比如某村后沟泥石流隐患点由分管副镇长包片、村支书包点、组长包户,确保”风险有人盯、群众有人管”。
自然资源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对隐患点进行动态评估,提供地质灾害趋势分析报告,指导避让区域划定。
气象部门:实时监测降雨数据,特别是短历时强降雨(如1小时降雨量超30毫米),与自然资源部门联合发布预警信息。
村(社区)干部:挨家挨户发放”防灾明白卡”,上面写清隐患点位置、预警信号(如哨声、广播)、转移路线、安置点地址,确保老人小孩都能记住。我曾见过一位老大娘,把”明白卡”压在炕头玻璃下,说”这比存折还金贵”。
三、预警与监测:把”哨声”吹在灾害前
3.1监测网络建设
我们构建了”专业监测+群测群防”的双轨监测体系:
专业监测:在重点隐患点安装地声监测仪、位移传感器、雨量计等设备,数据实时传回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比如某沟口的监测站,能捕捉到山体每毫米的位移变化,一旦超过阈值就自动报警。
群众巡查:每个隐患点设2-3名”监测员”,由熟悉地形的村民担任,每月至少巡查2次,雨天每天巡查3次(早晨、午后、夜间)。我认识的监测员老张,70多岁了,下雨时打着手电筒在沟边转,他说”我多走一步,村里人就少担一分险”。
3.2预警分级与发布
根据降雨强度、地质条件、历史灾害情况,将预警分为四级(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对应”注意防范-准备转移-立即转移-紧急避险”。
蓝色预警(Ⅳ级):发布后,监测员加密巡查,村广播提醒群众检查房屋后坡、沟渠是否有异常。
黄色预警(Ⅲ级):启动24小时值班,包保责任人到村驻守,对危房户、独居老人进行重点提醒。
橙色预警(Ⅱ级):组织老弱病残幼提前转移至安置点,关闭隐患点周边道路,设置警戒标识。
红色预警(Ⅰ级):拉响警报,全体受威胁群众按预定路线转移,救援队伍前置到隐患点附近待命。
预警信息通过”县-乡-村-户”四级传递,确保30分钟内覆盖所有受威胁人员。特别要注意留守老人、聋哑人等特殊群体,必要时安排专人上门通知——去年某村因一位老人耳聋未收到预警,险些酿成悲剧,之后我们给每个隐患点配备了”敲锣员”,用最原始但最可靠的方式传递信号。
3.3前兆识别与群众培训
群众能否提前察觉危险,直接关系生死。我们总结了”四看三听”的识别方法:
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考英语专题任务型阅读理解课件.pptx VIP
- 鼻咽癌的科普知识课件.pptx VIP
- 纱岭金矿12000td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国家开放大学,企业策划,形考四.pdf VIP
- Unit5IntothewildUnderstandingideasTheMonarch’sJourney课件-高中英语.pptx VIP
- 督导考核标准.doc VIP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学术英语》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VIP
- 伺服电机选型参数计算.xlsx VIP
- (附答案)电大国开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在线(专题检测四)试题.docx VIP
- XX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调查问卷【模板】.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