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按摩基础培训课件.pptVIP

针灸按摩基础培训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按摩基础;针、灸、按摩不仅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保健措施和方法。

利用针、灸、按摩进行保健强身,是中医养生法的特色之一。;第一节

保健针、灸、按摩的意义及异同;一、针法;二、灸法;针灸按摩基础;艾的功效;三、按摩;头痛、头重保健按摩方法;各种颈项疼痛;面部神经痉挛;三种方法其实均施以手法为主,

即是以不同手法达到不同目的。

三种方法各有特长,属于中医

外治法中三种不同类型的方法。;四、应用现状;第二节针刺保健;针刺保健

就是用毫针刺激一定的穴位,运用迎、随、补、泻的手法以激发经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机能旺盛起来,达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之为针刺保健。;治病而用针,着眼于

纠正机体阴阳、气血

的偏盛偏衰,扶正祛

邪,意在祛病除疾。;遇过饥、过饱、酒醉、大怒、

大惊、劳累过度等情况时,不宜针刺;

孕妇及身体虚弱者,不宜针刺。;三、针刺

保健要穴;针灸按摩基础;曲池;针灸按摩基础;三阴交;针灸按摩基础;关元;针灸按摩基础;气海;中脘穴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命门

是人体督脉上的

要穴。位于后背

两肾之间,第二

腰椎棘突下,与

肚脐相平对的区

域。;合谷

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天枢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阳池穴;第三节保健灸法;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之为保健灸法。保健灸不仅用于强身保健,亦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健康,是我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扁鹊心书》

“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灸法一般多用艾灸。艾为温辛、阳热之药。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是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灸用以陈旧者为佳。;二、保健灸的作用;三、保健

灸的方法;三、保健

灸的方法;保健灸则多以艾条灸为常见,而直接灸、间接灸、悬灸均可采用。;保健灸的时间要求;施灸的时间,传统方法多以

艾炷的大小和施灸壮数的多少来

计算。艾炷是用艾绒捏成的圆椎形

的用量单位,分大、中、小三种。

如蚕豆大者为大炷,如黄豆大者为

中炷,如麦粒大者为小炷。每燃烧

一个艾炷为一壮。实际应用时,

可据体质强弱而选择。体质强者,

宜用大炷;体弱者,宜用小炷。;三、艾灸

保健要穴;;肚脐;《扁鹊心书》“依法熏蒸,则荣卫调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身体开健,其中有神妙也,凡用此灸,百病顿除,益气延年”。;膏肓;肩膀酸痛保健按摩方法;风热感冒保健按摩方法;中脘;涌泉;其他艾灸保健要穴;第四节保健推拿按摩;是我国传统的摄生保健方法之一。运用手和手指的技巧,按摩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从而达到预防、保健目的的养生方法,叫做保健按摩。;二、保健按摩的作用;三、保健

按摩方法;熨目;摩耳;按双眉;摩腹;两腿开立,全身放松,

双手半握拳,自然下

垂。捶打时,先转腰,

两拳随腰部的转动,

前后交替叩击背部及

小腹。左右转腰一次,

可连续做30~50次。

叩击部位,先下后

上,再自上而下。;功用:背部为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按摩、捶打背部,可促进气血运行,和调五脏六腑,舒筋通络,益肾强腰。;摩涌泉

文档评论(0)

188****09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