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琅琊山导游词
各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来到山水滁州,来到这座素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美誉的琅琊山。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非常荣幸能陪伴各位一同探寻这片千年文脉与自然胜景交织的灵秀之地。在接下来的旅程中,我们将一同走进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聆听一段段穿越时空的历史回响。
琅琊山,古称“摩陀岭”,后因东晋琅琊王司马睿避难于此而得名。它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一座文化的丰碑,一个精神的家园。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流连忘返,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华美篇章。而其中,最璀璨的明珠,无疑就是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与他那篇不朽的《醉翁亭记》。今天,我们的寻访,就将循着欧阳文忠公的足迹,去感受那份“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超然与旷达。
请大家深吸一口气,是否已经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的草木清香与湿润的泥土气息?这便是琅琊山赠予我们的第一份礼物。此刻,我们脚下的青石板路,仿佛一条时光的引线,正将我们从尘世的喧嚣,缓缓引入一个清幽、深邃、充满诗意的世界。
第一篇章:醉翁之意,山水之间
我们此行的第一站,也是琅琊山的灵魂所在——醉翁亭。沿着这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古人称之为“曲径通幽”。请大家留意身旁的景致,高大的乔木遮天蔽日,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叶片,洒下斑驳的光影,如同碎金般铺在路上。耳边传来的是阵阵松涛,间或有几声清脆的鸟鸣,仿佛是大自然最悠扬的迎宾曲。
看,前方那座被古树环抱、掩映在绿荫之中的古朴建筑,就是醉翁亭了。它并不宏伟,甚至有些朴实,但正是这份朴素,让它与周围的山林泉水完美地融为一体,毫无违和之感。这座亭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时任滁州太守的欧阳修,常与友人到此游乐饮宴。山中僧人智仙和尚为方便他休憩,便修建了这座小亭。欧阳修欣然为之作记,于是,《醉翁亭记》横空出世,醉翁亭也随之名扬天下。
请大家随我走近亭子。我们抬头看,亭子的四角飞檐翘起,如同大鹏展翅,轻盈而灵动。亭内悬挂的“醉翁亭”金字匾额,笔力遒劲,气度非凡。站在亭中,我们仿佛能看到千年前,欧阳修与宾客们在此“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的热闹场景。
欧阳修为何自号“醉翁”?他真的只是沉湎于酒吗?不,他在文中给出了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里的“醉”,是一种沉醉,是一种陶醉。他陶醉于琅琊山四季变换的美景——春天“野芳发而幽香”,夏天“佳木秀而繁阴”,秋天“风霜高洁”,冬天“水落而石出”。他更陶醉于与民同乐的和谐与安详。这份超越了个人得失、寄情山水的博大胸怀,正是《醉翁亭记》能够穿越千年,依然打动我们每一个人的根本原因。
请大家顺着我的手指方向看去,亭子旁边那股清澈见底、潺潺流淌的泉水,就是著名的“酿泉”。泉水从山石间涌出,叮咚作响,仿佛在弹奏着一曲永不休止的乐章。欧阳修说“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想象一下,用这等清冽甘甜的泉水来酿造美酒,那酒该是何等香醇!这股泉水,不仅滋养了琅琊山的草木,更滋养了欧阳修的灵感,也滋养了我们后世无数读者的心灵。
在醉翁亭的周围,还有许多与之相关的古迹。比如“宝宋新斋”,里面珍藏着苏东坡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堪称“双绝”。还有“意在亭”、“影香亭”等等,每一处亭台楼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都蕴含着一份雅致。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以醉翁亭为核心的文化空间,让我们可以全方位地沉浸式体验那份独特的“醉翁文化”。
第二篇章:古刹梵音,禅意悠然
离开了醉翁亭的文学意境,让我们沿着山路继续向上,去探访琅琊山的另一处人文瑰宝——琅琊寺。如果说醉翁亭是一首清新婉约的田园诗,那么琅琊寺就是一首庄严肃穆的禅宗梵呗。
琅琊寺,又称“宝应寺”,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由滁州刺史李幼卿与法琛和尚共同创建。它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规模宏大,被誉为“东南小九华”。千余年来,琅琊寺历经兴废,但香火始终绵延不绝,是江淮地区重要的佛教圣地。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琅琊寺的山门前。请大家感受一下这里的氛围,空气中似乎多了一份宁静与肃穆,耳边隐约可以听到诵经的声音和悠扬的钟声。走进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王殿,殿内供奉着弥勒菩萨和四大天王,神情威严,护佑着这片净土。
穿过天王殿,我们便来到了寺院的中心——大雄宝殿。这座殿堂气势恢宏,雕梁画栋,殿内供奉着三世佛。佛像庄严慈悲,俯瞰着前来朝拜的芸芸众生。大家可以在这里静心片刻,感受那份远离尘嚣的平和与安详。无论您是否有宗教信仰,这份源自古老智慧的宁静,都足以涤荡我们内心的疲惫与浮躁。
琅琊寺中最具特色的建筑,当属“无梁殿”。顾名思义,这座殿宇完全用砖石砌成,没有一根梁木,却依然屹立千年不倒,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匠的卓越智慧和精湛技艺。殿内的供奉和雕刻同样精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