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文档 (50).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3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疗效观察

焦玉祥张素珍刘志刚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对照组,穴位埋线取穴为:中脘、天枢、肝俞、足三里、脾俞透胃俞。对照组服用西沙比利。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为43.33%,对照组为26.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穴位;埋线疗法

中图分类号:R57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7156(2006)04-0045-01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其患病率高达20%~30%,年发病率每年也在1%以上,但其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至今仍无肯定的治疗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4年10月,笔者应用穴位埋线治疗60例患者,并与同期使用西沙比利的30例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取得了较为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90例患者,根据病历奇偶数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26~68岁,平均42.5±13.6岁;病程1.4~98.4个月,平均23.5±6.7个月。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8~63岁,平均42.8±14.5岁;病程1.2~96.3个月,平均22.8±5.9个月。治疗组腹胀53例,厌食43例,早饱50例,上腹痛41例,恶心32例,反酸31例;对照组分别为27例,18例,24例,12例,23例,26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1)穴位:中脘、天枢、肝俞、足三里、脾俞透俞。(2)方法:局部消毒,铺一灭菌洞巾。每穴用1%利多卡因0.5~1mL局部麻醉(皮试阴性后)。用不锈钢大号三角皮针,穿选好的消毒线(2~3号铬制羊肠线,体瘦用2号,体胖用3号),左手抓起皮肤,右手用持针器在原定部位(单穴时以该穴中点上下各1cm从上至下进针),通过穴底穿过出针,在另一端紧贴皮肤处把线剪断,用纱布按摩使线头退入皮下。为了加强刺激可提线两端,提拉数十次后再剪断。(3)注意事项:大多数患者在施行埋线治疗后,临床自觉症状可能很快减轻或消失,少数患者2~3次治愈,需间隔1个月,在行第2次治疗时,若羊肠线已完全吸收,可取原穴埋线,若未完全吸收可选用余下之单穴或背部放射痛点,少数患者术后感觉疲倦,乏力,周身不适,甚至出现短暂的原病症状加重,不需处理,数日内自然消失。术后忌食酸、辣、凉、甜等刺激性食物,孕妇禁用。

2.2对照组:西沙比利10mg,餐前30min口服,每日3次,连服1个月。两组治疗30天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期间停止口服其他对疗效有影响的药物。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1)主要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按统一标准对患者的各项症状进行分级(采用主观症状半定量计分法)分为0、1、2、3级。0级:无症状;1级:有轻度症状,但不明显,不常引起注意;2级:症状较重,影响日常工作,但不影响生活质量;3级:症状持续明显影响日常工作,难以坚持。症状积分按0~3级分别记0~3分。

3.2疗效标准: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或症状积分降低75%以上为治愈;主要症状明显好转,症状积分降低50%~74%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改善,症状积分降低25%~49%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症状积分降低不足25%为无效。

3.3治疗结果:见表1。

4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其病位在胃肠,病机与肝脾密切相关。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肝主疏泄,肝失疏泄,可致气机紊乱,升降失常,可表现为一系列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因而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是治疗原则。本法取胃之募穴中院,此乃上、中、下三焦之枢机,调畅任督;天枢为大肠募穴,配胃经之合穴足三里可调中焦,理脾胃,降逆止呃;配合脾俞、胃俞、肝俞,以理气和胃,疏肝理气。加之以羊肠线埋线,此乃异体蛋白,给予穴位柔和持久的刺激,以达“疏其血气,令其条达”,降呃逆,消痞结之功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西沙比利广泛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但疗效尚不十分满意。本研究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表明穴位埋线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活动,促进胃肠激素分泌失调及胃动节律紊乱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文档评论(0)

专业写作罗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专注于教学及企业生产文案的创作,具有多年工作经验,欢迎咨询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9月21日上传了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