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之《无常》读书笔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朝花夕拾》之《无常》读书笔记

——在鬼神叙事中,打捞民间社会的“公理想象”

一、创作语境与文本定位:《朝花夕拾》中最具“民间烟火气”的文化解构

《无常》收录于鲁迅1926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是其中最贴近民间生活、最富文化解构意味的篇章之一。彼时鲁迅虽暂离北京文化斗争的漩涡,赴厦门任教,但对“国民性”与“封建文化”的反思从未停止。这篇文章以“活无常”这一民间鬼神形象为核心,并非单纯的“童年回忆”,而是借“无常”的形象与叙事,剖析中国民间社会的“公理诉求”“人性期待”与“文化心理”,成为解读中国民间信仰的“关键文本”。

从时代背景来看,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封建礼教虽受新文化运动冲击,但民间社会的“鬼神信仰”仍根深蒂固。迎神赛会、目连戏等民间仪式,既是民众“敬神禳灾”的方式,也是他们“表达对现实不满、寄托理想”的载体。“活无常”作为民间鬼神体系中的“勾魂使者”,因“活泼诙谐”“有人情味”,成为民众最亲近的鬼物——他不像城隍、东岳大帝那样“高高在上”,也不像死有分那样“阴森可怖”,而是“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恰好契合了民众“对公正与温情的双重期待”。

从《朝花夕拾》的整体脉络来看,《无常》承担着“民间文化批判”的独特功能。如果说《父亲的病》是对“封建精英文化(中医)”的批判,《藤野先生》是对“个体精神觉醒”的追溯,《范爱农》是对“革命理想破灭”的追问,那么《无常》则是对“民间大众文化(鬼神信仰)”的解构——它跳出“精英视角”,深入民间社会的“精神世界”,通过“活无常”这一形象,展现民众“在苦难现实中寻找公理”的努力,同时批判“阳间社会的虚伪与不公”。这种“接地气”的批判,让《朝花夕拾》的思想维度更加完整,也让鲁迅的“人文关怀”从“精英阶层”延伸到“底层民众”。

二、形象解析:活无常——民间鬼神体系中的“人性化身”

(一)外在形象:“雪白”与“荒诞”交织的视觉符号

1.“鹤立鸡群”的雪白装束:在“红红绿绿”中凸显独特

文中对活无常的外在描写,开篇便带着“反差感”:迎神赛会的鬼卒、鬼王“红红绿绿的衣裳,赤着脚;蓝脸,上面又画些鱼鳞”,而活无常“浑身雪白”,“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这种“雪白”的装束,在“红红绿绿”的鬼物中极具“视觉冲击力”,形成“鹤立鸡群”的效果。

“雪白”的象征意义远超“视觉独特”:其一,代表“洁净与公正”——在民间认知中,白色常与“纯洁、无染”关联,活无常的“雪白”,暗示他“不被阳间污浊所染,能秉持公理”;其二,暗含“死亡与肃穆”——白色是丧服的颜色,活无常作为“勾魂使者”,“雪白”装束契合其“职掌生死”的身份;其三,传递“亲近感”——相较于鬼卒、鬼王的“狰狞”,雪白的装束更显“温和”,让民众“不很敬畏,却很亲密”。这种“视觉符号”的设计,让活无常从“恐怖的鬼物”转变为“可亲近的公理象征”,为后文“人性特质”的展现埋下伏笔。

2.“荒诞”的配饰与道具:民间想象的“具象化”

活无常的配饰与道具,充满了“民间想象的荒诞感”,却又精准贴合民众的“心理期待”。据《玉历钞传》记载,他“身上穿的是斩衰凶服,腰间束的是草绳,脚穿草鞋,项挂纸锭;手上是破芭蕉扇,铁索,算盘;肩膀是耸起的,头发却披下来;眉眼的外梢都向下,像一个‘八’字”。每一件道具都有其“象征意义”:

铁索:作为“勾摄生魂的使者”的标志,代表“职责的严肃性”,却因“活无常的人情”而少了“恐怖感”;

算盘:象征“计算善恶、公平裁判”,民众相信“无常会用算盘算出每个人的罪孽,不偏袒、不遗漏”;

破芭蕉扇:增添“诙谐感”,消解“勾魂”的恐怖,让活无常更显“活泼”;

白纸高帽子:帽子上“直写着四个字道:‘一见有喜’”或“你也来了”,前者带“善意的调侃”,后者含“平等的提醒”——无论贵贱贫富,终将面对无常,这种“平等感”正是民众所渴望的。

这些“荒诞”的道具,实则是民众“公理诉求”的“具象化”:他们希望“勾魂使者”既有“执行职责的严肃性”(铁索、算盘),又有“人性的温情与诙谐”(破芭蕉扇、“一见有喜”的帽子),而活无常的形象恰好满足了这种“双重期待”。

(二)内在特质:“理”与“情”的完美平衡

1.“公正”的内核:阴间公理的“执行者”

活无常最核心的内在特质,是“公正”——他作为“勾摄生魂的使者”,“无论贵贱,无论贫富,其时都是‘一双空手见阎王’,有冤的得伸,有罪的就得罚”。这种“公正”,正是民众在阳间社会难以获得的,因此他们将“公理的希望”寄托在活无常身上。

文中提及“敝同乡‘下等人’”的生存困境:“活着,苦着,被流言,被反噬,因了积久的经验,知道阳间维持‘公理’的只有一个会,而且这会的本身就是‘遥遥茫茫’”。这里的“会”暗指阳间的“公正机构”(如官府、士绅团体),但这些机构往往“虚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幸福人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高校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11月1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