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我的“教育家精神”践行之路:以初心育新苗,以匠心铸师魂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站在这里,我身后仿佛仍回响着操场的哨声,眼前还浮现着办公室里学生的笑脸。作为一名扎根初中校园的体育教师,同时也是政教处的一员,我常常思考:新时代的“教育家精神”,究竟该如何落地生根?在我看来,它从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晨跑时递出的一瓶温水,是矛盾调解时耐心的倾听,是体育场上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的成长方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份精神,藏在日复一日的坚守里,融在点点滴滴的行动中。
一、立师德之根:做学生信赖的“主心骨”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师德,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次言行举止中的担当。体育课堂上,我既要教给学生奔跑跳跃的技巧,更要传递拼搏向上的品格;政教工作中,我既要化解学生间的矛盾,更要守护每个孩子的自尊。这双重身份让我深知,“靠谱”二字,是学生对教师最重的褒奖。
去年毕业班体育集训,我发现男生辰宇总是躲着训练。课间操时我悄悄跟上他,才看到他在器材室门口抹眼泪——腿部旧伤让他的1000米成绩始终垫底,他觉得自己“拖了班级后腿”。我没有急着鼓励,而是陪他坐在看台上,听他说对升学的焦虑,说对自己的失望。那天下午,我们一起重新制定了训练计划:把1000米拆成四个200米分段练习,重点打磨呼吸节奏;每次训练后我帮他做腿部按摩,还联系他妈妈传授简单的康复手法。月底测试时,辰宇没能拿到满分,却坚持冲过了终点,瘫在草地上朝我喊:“老师,我比上次快了半分钟!”后来他在作文里写:“李老师没逼我跟别人比,只让我做更好的自己,有他在,我就不怕输。”
政教工作中的师德,更要做到“一碗水端平”。有次两名学生打架,我没有只看表面对错,而是分别谈心、询问旁观者。原来,其中一名留守学生是因为被嘲笑“没人管”才情绪失控。我没有在全校通报批评,而是安排他们共同负责一周的校园晨跑引导。当他们一起举着引导牌、一起整理队伍时,矛盾早已在协作中化解。我悄悄告诉那个留守学生:“你的坚强比任何借口都珍贵,老师会一直做你的后盾。”师德的温度,就藏在这份不偏不倚的守护里。
二、怀仁爱之心:做学生身边的“暖心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本质是心灵唤醒心灵。”这份唤醒,往往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举措,却需要我们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捕捉学生隐藏的需求。体育老师的关爱,常常藏在运动服的褶皱里,藏在运动鞋的磨损处,藏在那些“不经意”的细节中。
女生思涵曾是体育课上的“小透明”,总是缩在队伍最后,跳绳不敢发力,跑步轻轻踮脚。我注意到她脚上的运动鞋早已磨平鞋底,鞋码也明显偏小——那是双洗得发白的旧鞋,显然不合脚。直接送鞋会伤她自尊,我便借着学校发福利的由头,把新买的运动鞋去掉包装,找到她说:“这批教师福利鞋我尺码拿错了,你试试合不合脚?最近看你跳绳特别认真,就当是给你的奖励。”思涵接过鞋时,指尖都在微微发抖。从那以后,她渐渐站到了队伍前排,跑步时敢迈开步子,脸上也有了笑容。她在周记里写道:“老师的鞋像踩着阳光,让我觉得自己也能跑得很快。”
在政教处工作,我更习惯把关爱藏在“特殊节点”里。留守儿童小航生日那天,我“刚好”多带了一份蛋糕;单亲家庭的雨桐考试失利,我“顺路”陪她走了一段回家的路。这些看似偶然的举动,实则是刻意的温柔。我始终相信,教育中的关爱,不是轰轰烈烈的宣言,而是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有人在悄悄惦记我,有人在默默支持我。”这份被看见的温暖,足以成为他们前行的力量。
三、施因材施教: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千人一面”从不是教育的真谛,正如操场不会只适合一种运动,每个学生都该有属于自己的“赛场”。体育教学如此,政教工作亦如此。作为教师,我们的职责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同一种模样,而是帮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
男生浩腾个子不高,跑跳能力平平,每次篮球课都躲在边线外。我没有强迫他参与对抗,而是发现了他反应快、判断力强的特点:“咱们不打球,试试当小裁判怎么样?”我从基本手势教起,陪他看比赛视频分析规则。渐渐地,浩腾成了班级篮球赛的“金牌裁判”,不仅能精准指出犯规动作,还能条理清晰地解释判罚理由。他兴奋地告诉我:“原来我不用会扣篮,也能成为球场上的焦点!”对于体能弱的学生,我帮他们定“个人进步目标”,800米比上次快5秒就是胜利;对于协调性差的学生,我教他们跳简单的健身操,让他们在节奏中找到自信。
这种理念同样融入政教工作。组织校园文化节时,我从不强迫内向学生上台表演,而是安排他们负责写串词、做道具;对于调皮好动的学生,我让他们担任活动志愿者,负责维持秩序、引导观众。去年的文艺汇演上,平时爱打闹的小哲把观众席管理得井井有条,内向的小琳写的串词赢得全场掌声。看着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我更加坚信:因材施教的本质,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