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朱自清散文选集》阅读测试题(含答案).docxVIP

最新《朱自清散文选集》阅读测试题(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朱自清散文选集》阅读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春》中描绘了五幅春景图,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B.春花图、春草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C.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风图、迎春图

D.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

答案:A

解析:在《春》中,作者先描绘了地上嫩嫩的、绿绿的春草,即春草图;接着描写了各种争奇斗艳的春花,是春花图;然后从触觉、嗅觉、听觉等角度写了温暖、柔和的春风,为春风图;再描绘了细密、轻盈的春雨,是春雨图;最后写人们迎接春天的热闹场景,为迎春图。所以顺序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选A。

2.《背影》中作者着力刻画父亲背影的原因是()

A.背影是父亲在特定环境中的形象,集中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B.背影很感人,让人难以忘怀。

C.作者喜欢描写背影。

D.背影比较好写。

答案:A

解析:在《背影》中,父亲艰难地攀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饱含着父亲对儿子深沉而内敛的爱。作者通过刻画这个背影,将父子之间那种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集中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所以选A。B选项“感人”是表现出来的效果,并非着力刻画的原因;C选项“喜欢描写背影”不符合实际;D选项“好写”说法错误。

3.《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通感C.拟人D.夸张

答案:B

解析:通感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此句中把嗅觉上的“清香”比作听觉上“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将嗅觉与听觉相通,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所以选B。虽然从形式上看有比喻的特点,但本质是通感,A选项不准确;句子没有将物当作人来写,不是拟人,C选项错误;也没有夸大或缩小的表现,不是夸张,D选项错误。

4.《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作者和友人乘坐的船是()

A.大船B.小船C.画舫D.游艇

答案:C

解析:在文中,作者和友人乘坐的是秦淮河上具有特色的画舫,“我们终于上了那形式颇不寻常的画舫了”有明确表述,所以选C。A选项大船表述不准确;B选项小船不符合原文描述;D选项游艇在当时语境中未提及。

5.《匆匆》中“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排比B.比喻C.拟人D.夸张

答案:A

解析: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此句中“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默默时……”三个句子结构相似,语气一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所以选A。句子没有把日子比作其他事物,不是比喻,B选项错误;没有将日子当作人来写,不是拟人,C选项错误;也没有夸大或缩小的表现,不是夸张,D选项错误。

6.《绿》中作者描写的“绿”指的是()

A.绿色的树叶B.绿色的湖水C.梅雨潭的水D.绿色的草地

答案:C

解析:在《绿》中,作者围绕梅雨潭的绿展开描写,“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重点描写了梅雨潭的水的绿,所以选C。A选项绿色树叶、B选项绿色湖水、D选项绿色草地均不符合原文内容。

7.《看花》中作者提到去()看丁香。

A.中山公园B.颐和园C.北海D.天坛

答案:C

解析:在《看花》中,“我是到北海看丁香去的”有相关表述,所以作者去北海看丁香,选C。A选项中山公园、B选项颐和园、D选项天坛在看丁香这件事上与原文不符。

8.《冬天》中作者回忆了三个冬天的场景,不包括以下哪个()

A.小时候与父亲兄弟在台州过冬

B.与妻子在杭州西湖边过冬

C.与朋友在台州台州中学校前的桥上吃白煮豆腐

D.与妻儿在北平住的台州式的洋楼上过冬

答案:B

解析:《冬天》中作者回忆了小时候与父亲兄弟在台州过冬,在台州中学校前的桥上和朋友吃白煮豆腐,以及与妻儿在北平住的台州式的洋楼上过冬的场景。并没有与妻子在杭州西湖边过冬的场景,所以选B。

9.《儿女》中作者有几个孩子()

A.3个B.4个C.5个D.6个

答案:C

解析:在《儿女》中,作者提到自己有五个孩子,所以选C。

10.《潭柘寺戒台寺》中作者认为()更幽静。

A.潭柘寺B.戒台寺C.两者一样D.文中未提及

答案:B

解析:在文中作者有“但是潭柘寺以层折胜,戒台寺以开朗胜;潭柘寺家数大,戒台寺小得有滋味,虽不如潭柘寺的深邃,却也自是一番境界”等表述,体现

文档评论(0)

小梦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小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