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笔试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docxVIP

2025年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笔试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单招笔试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从给出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共50题)

1、《黄帝内经》包含《素问》和《灵枢》,其中《素问》主要论述人体阴阳五行和脏腑功能,成书于哪个时期?A.战国B.西汉C.东汉D.唐代

【参考答案】B

【解析】《素问》成书于西汉时期,与《灵枢》合称《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奠基之作。战国时期医学尚处萌芽,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才系统运用辨证论治,唐代已是对前代医学的总结与传承。

2、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首次提出“六经辨证”,其核心思想属于哪种中医学说?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气血学说D.病因学说

【参考答案】A

【解析】六经辨证以阴阳为纲,将感病发展过程分为太阳、阳明等六经,体现中医整体观与动态认识疾病的特点。五行学说侧重相生相克关系,气血学说强调气血运行,病因学说分析致病因素。

3、文言虚词“”在《神农本草经》中多作何词性使用?A.助词B.代词C.连词D.动词

【参考答案】B

【解析】《神农本草经》中“之”常代指前文提到的药物或药效,如“一本作五枝,赤色,生川谷”中“之”指代五枝。助词多用于句末,连词连接分句,动词需带宾语。

4、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的药用植物数量约为多少?A.800种B.1000种C.1500种D.2000种

【参考答案】C

【解析】《本草纲目》系统整理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药1194种,动物药43种,矿物药287种,涵盖药物数量达历史之最,远超其他古代药典。

5、“足少阴肾经循行路线不包括?”A.足跟至涌泉B.髂前上棘至足大趾外侧C.胸骨中线上行至下颌D.腹股沟至阴陵泉

【参考答案】C

【解析】足少阴肾经从足跟沿下肢内侧后缘后缘后缘(注:此处原文有误,应为“后缘”),贯穿足跟至涌泉,与任脉(胸骨中线)不同。髂前上棘至足大趾外侧为足阳明胃经,腹股沟至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

6、成语“望梅止渴”出自哪部典籍?A.《左传》B.《史记》C.《淮南子》D.《三国志》

【参考答案】C

【解析】《淮南子·说林训》记载“乡人饮水,道梅树渴者皆欲饮”,后演变为成语。其他选项中,《左传》多记历史,《史记》侧重人物,《三国志》为蜀汉史料。

7、文言句式“不学而能之者,其唯人之性乎”中“之”的语法功能是?A.结构助词B.助词C.代词D.介词

【参考答案】A

【解析】此句出自《论语·述而》,结构助词“之”用于主谓之间,构成判断句式,强调“人之性”的客观存在性。代词需指代具体内容,介词需带宾语。

8、苏轼《定风波》中“竹杖芒鞋轻胜马”体现的中医药养生思想是?A.动静结合B.药食同源C.因地制宜D.未病先防

【参考答案】A

【解析】诗中通过徒步出行替代骑马,体现“动以养形”的养生观。药食同源指饮食药用结合,因地制宜强调地域适应性,未病先防属预防医学理念。

9、《黄帝内经》中“四气五味”理论主要论述的是()

A.五行相生相克关系

B.食物与人体脏腑的对应关系

C天气变化与疾病治疗原则

D.中医诊断方法体系

A.五行相生相克关系

B.食物与人体脏腑的对应关系

C.天气变化与疾病治疗原则

D.医诊断方法体系

【参考答案】B

【解析】四气五味理论出自《素问·脏气法时论》,强调食物的四气(寒热温凉)与五味(酸苦甘辛咸)与人体脏腑功能的对应关系,指导饮食调理。A项对应五行理论,C项对应六淫致病理论D项对应《难经》脉诊内容。

10、“上医治未病”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其核心思想是()

A.强调药物治疗

B.主张预防为主

C.禁止使用草药

D.发展中医外治法

A.强调药物治疗

B.主张预防为主

C.禁止使用草药

D.发展中医外治法

【参考答案】B

【解析】“上医治未病”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强调通过养生预防疾病,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A项与“治未病”相悖,C项无文献依据,D项属外治法发展范畴。

11、“阴阳平衡”理论在中医中的首要应用是()

A.食疗配伍原则

B.脉象诊断标准

C.方剂剂量计算

D.针灸取穴规律

A.食疗配伍原则

B.脉象诊断标准

C.方剂剂量计算

D.针灸取穴规律

【参考答案】A

【解析】阴阳平衡是中医核心理论指导食物寒热搭配(如姜枣同用)、药性配伍(如黄连配肉桂),体现于《黄帝内经》食治原则。B项属脉诊标准,《伤寒论》提出“阳脉缓而滑”;C项依据君臣佐使;D项遵循虚实补泻。

12、“六淫致病”中“暑邪”的特点不包括()

A.热极伤阴

B.湿性趋下

C.具有传染性

D.治疗多用清热

A.热极伤阴

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5****2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00312350000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