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WWW.WATSONWYATT.COM第1页,共2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大气的组成水汽杂质干洁大气氧气氮气臭氧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氩气第2页,共2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干空气的成分(25Km高度以下)含量(%)临界温度临界压力沸点温度(℃)(当大气压力为气体种类按容积按质量分子量(℃)(大气压)1013.3hPa)氮(N2)78.0975.5228.016-147.233.5—195.0氧(()2)20.9523.1532.000—118.949.7—183.1氩(Ar)0.931.2839.944—122.048.0—185.6二氧化碳(CO2)0.030.0544.01031.073.0一78.2臭氧(()3)1.0×10-648.000—5.092.3—111.1干洁空气10010028.966—140.737.2—193.0从上表看出,各种气体的沸点都很低,在地球上可能出现的温度范围内,除CO2、O3外,其它气体永无液化的可能,所以干洁大气是永久气体。第3页,共2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4页,共2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近地面气层臭氧含量很少,从10千米高度开始增加,在20-25千米高度处达到最大值,再向上,臭氧含量逐渐减少,在55-60千米高度,O3已极少;(2)太阳辐射中波长短于0.29微米的紫外线被臭氧吸收,保护地面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透射到地面上少量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同时由于大量吸引太阳紫外线,使得20-25千米气层以及上层的温度大为增加。1、臭氧(O3)第5页,共2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6页,共2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二氧化碳(CO2)大气中CO2含量很少,其平均含量约占大气容积的0.03%,并且多集中于20千米以下的气层里,在20千米以上,CO2的含量显著减少。CO2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使地面保持较高的温度,产生“温室效应”。1750年前维持在280ul/l,目前360ul/l。“C素循环”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第7页,共2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大气中的氮,植物不能直接吸收,但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够固定和利用大气中的氮,另外大气中氮的氧化物也可随降水进入土壤,供给植物的需要。(2)氧不但为动物和植物呼吸所必需,并且还决定着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和分解。3、氮(N2)和氧(O2)第8页,共2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它主要集中在2—3千米以下的大气层中。2、大气中水汽的含量还随地区、季节的不同而变化;一般来讲,低纬度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比高纬度地区多。3、在大气温度变化的范围内,水汽是唯一能进行气、液、固态三相变化的大气成分。4、水汽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水汽在相变过程中都要吸收和放出潜热;其二水汽能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所以,水汽不仅影响大气中的湿度状况,同时也影响地面和空气温度变化。二、水汽对成云致雨有重要的作用第9页,共2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大气中的杂质大气中悬浮的各种固态和液态微粒,统称杂质。它们主要集中在3千米以下的低层大气中。杂质对大气中物理过程和现象的作用:(1)吸收太阳辐射,使空气温度增高,但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2)阻挡地面辐射,减缓地面的辐射冷却。(3)降低大气的透明度,影响能见度。(4)充当水汽的凝结核,对成云致雨有重要意义。第10页,共2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1页,共2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大气上界的界定:1、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是1000—1200千米来估计大气上界,因此,将此数字定为大气的物理上界。2、大气密度接近于星际气体密度的高度来估计大气上界。大气上界为2000—3000千米。一、大气上界极光第12页,共2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大气的铅直结构第13页,共23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低纬地区平均为17—18千米,在中纬地区平均10—12千米,在高纬地区平均为8-9千米。一般夏季对流层厚度比冬季厚。2千米以下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 八上unit 6 课文原文语法填空+练习 教师版.docx VIP
- 中国历史地理2014 第三讲空谷足音.pdf VIP
- 中国历史地理第四讲 江河之变2 .pdf VIP
- 北大-中国历史地理-第三讲 古代交通第三讲3.ppt VIP
- GZSMARTS_2—2018智慧园区建设与验收技术规范 2018 14页.pdf VIP
- 2016年造价工程师《造价管理》常考题(四).pdf VIP
- 压力检测仪表校验 BT200手持操作器组态设置(化工仪表检验课件).pptx
- 老旧小区改造知识课件.pptx
- 裂纹愈合热障涂层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pdf VIP
- 运筹学教程第五版胡运权课后习题答案.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