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原卷版).docxVIP

精品解析: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原卷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

一、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1.《礼记·表记》记载:殷商王朝率民敬天事神,试图依靠宗教鬼神的力量维护统治。《尚书·君奭》记载召公奭对周公说:“天不可信。”《尚书·梓材》记载:“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春秋时期随国大夫季梁对随侯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这一变化体现()

A君权神授不断强化 B.宗法制度走向崩溃

C.民本思想逐步发展 D.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2.西周前期,青铜器高古凝重,无取巧用意,纹饰原始,颇有图腾意味;春秋中叶至战国末年,器制多轻便适用,每每以现实性的动物为附饰物,追求精巧玲珑,标新立异。这一变化说明()

A.宗法观念已经名存实亡 B.青铜铸造进入鼎盛时期

C.青铜器的礼乐功能弱化 D.农耕工具发生显著变化

3.《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认为秦人先祖是颛顼帝。上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春秋时期秦景公大墓,出土的石磬上刻有“高阳有灵,四方以鼐”,意即秦人祖先高阳(即颛顼)显灵,秦境内四方得以安定。以上两则材料可以说明()

A.三皇五帝为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B.《史记》的编纂基本上有据可依

C.考古成果可以纠正史书的谬误 D.《史记》撰写主要依据考古材料

4.西汉初年的《二年律令》规定如下:“子告父母,奴婢告主、主父母妻子,勿听,而弃告者市(弃市,死刑的一种)”。这说明汉初法律()

A维护长幼尊卑秩序 B.承继前代严刑酷法

C.受尊崇儒术的影响 D.是律例合编的典范

5.汉武帝时期,滇王“举国降,请置吏入朝”,武帝设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并从内地派遣官吏担任太守、县令等职务。东汉时益州郡太守文齐在云南“开稻造田”,“造起陂池,开通灌溉,垦田两千余亩”。这说明()

A.两汉政府在云南推行了郡国并行政策 B.武帝通过推恩令削弱滇王权力

C.汉朝边疆治理措施推动了云南的开发 D.滇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影响中原

6.西晋八王之乱时,匈奴人刘渊建汉,以汉朝皇帝为先祖,尊崇儒家经典。羌族人姚苌建立后秦伊始即采用汉制,礼聘名儒到长安讲学。随着游牧民族内迁,游牧民族的饮食、服饰传入内地,为汉人所喜爱。北方各族间通婚日益寻常。以上现象反映这一时期()

A.内迁民族与汉民族间的矛盾 B.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影响深远

C.各民族间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D.南北方政权重新完成了统一

7.下列叙述能准确反映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的是()

A.前秦苻坚于①被东晋军队打败 B.曹丕在②称帝,东汉历史结束

C.北周外戚杨坚在③处代周称帝 D.内迁的北方各族,多定居于④

8.唐高宗李治主持编纂谱牒《姓氏录》,共收录二百四十五姓,分为九等。收录标准以当朝五品为限,无官职的旧士族全部被排除在外。由于兵卒以军功升五品以上官者也被收录,所以很多士大夫耻于被收进《姓氏录》。这说明此时()

①士族阶层在政治层面已经衰落②重视出身的门第观念依然存在

③崇文抑武的统治政策初步形成④儒家思想主张开始向基层渗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欧阳修《丰乐亭记》载:“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证了北宋()

A.注重推行社会教化 B.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

C.鼓励文学艺术创作 D.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10.“判”是古时官员断决狱讼的文本,也是唐代铨选官吏的考试科目之一。唐代的《龙筋凤髓判》是我国完整传世的一部判例集,通过模拟判例的形式陈述案例缘由,给出判决意见,并进行解释,为应试者提供了“判”的写作程式和方法。这说明唐代()

A.以法为教,轻视了道德礼义 B.重视家训,教化渗透至基层

C.注重判例解读,提升官员司法素养 D.强调司法实践,开创律例合编体例

11.《永乐大典》辑录了先秦到明初的书籍8000多种,明成祖撰序:“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尽开物成务之道,极裁成辅相之宜,修礼乐而明教化,阐理至而宣人文……惟有大混一之时,必有一统之制作,所以齐政治而同风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总结性类书

②明成祖标榜“文治”强调了图书的教化作用

③国家统一为《永乐大典》的编纂提供了条件

④《永乐大典》被明政府确定为儒学基础读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明清时期,宋代女子吴妙静的故事在岭南地区广为流传。她最初仅因为出资修桥造福民众而闻名,之后却被地方官绅塑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麋鹿爱学习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法律职业资格证持证人

多年法律、教育从业工作,合同文书、考试真题资料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2月20日上传了法律职业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