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书愤》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VIP

古诗词诵读《+书愤》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知人论世等诗歌鉴赏方法,深入探究“愤”的内涵和根源。

2.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3.感受陆游的赤子之情,传承诗人及作品传达出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深入探究“愤”的内涵和根源,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他文采飞扬,“诗风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气势雄浑,感情奔放,笔意明快。

他爱国赤诚,渴望统一大宋,但一生壮志未酬。

他存诗最多,现存九千多篇,能诗能词也能文。

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

陆游。

二、背景介绍

(一)知人论世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他始终不渝坚持理想。

陆游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著名诗作有《书愤》《示儿》《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

三、初步感知

(一)解题

书,写;愤,愤懑,悲愤。

本诗写于1186年陆洲居山阴时所作,诗中追求壮岁心情,自伤迟幕,致慨世事多艰,小人误车,恢复中原的时机,一去而不可没,结尾诗人并不消沉,以赞颂的口吻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二)翻译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里想到世事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中原大地,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曾记得25年前,在瓜洲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驰的楼船战舰。在秋风中跨上战马奔驰,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相当初我以塞上长城自比,立志许下扫除边患的志愿。如今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盼望北伐收复中原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诸葛亮,《出师表》真可谓名传后世。千百年来有谁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呢!

四、文本详析

1.作者所愤何事?

明确:所愤之一为“世事艰”。“世事”即指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它究竟有多难?只举同时代抗金英雄岳飞的遭遇可见一斑。“愤”于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挠北伐。

所愤之二为“塞上长城空自许”之空自许”。诗人年轻时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可以抵挡千军万马,可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壮志难酬、请缨无路。“愤”于壮志难酬、请缨无路。

所愤之三为“镜中衰鬓已先斑”。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警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愤于岁月蹉跎,年华空老。

所愤之四为“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有谁比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呢?言外之意是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将帅三军,北定中原”。“愤”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无人领军。

2.全诗不著一”愤”字,却处处流露出诗人的愤懑、愤怒之情。请用心朗读,读出你对“愤”字深层内涵的理解。

明确:这四愤(愤国/愤己)——愤报国有“罪”、愤壮志难酬、愤年华空老、愤无人领军。

3.作者是如何抒发他的悲愤之情的?

明确:

用典: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委婉间接、言简意赅。

借古讽今:尾联高度赞扬诸葛亮,实则对南宋朝廷偏安于江南、偷安一时的讽刺,抒发了诗人极大的愤慨。

对比:气如山和鬓先斑的早期和现在的对比。塞上长城和空自许的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列锦: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虚实结合:颈联上句塞上长城写理想,气势雄伟,意境高远,从大远处落笔,是虚写;下句”镜中衰鬓”写现实,感情沉郁,格调凝重,从细处近处用墨,是实写。在虚实的映衬中,加重了诗歌雄壮悲愤的基调。

比喻: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五、深入探究

《书愤》所反应的陆游”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人生际遇,无疑是一种悲剧,但是这种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联系同时代其他诗人词人的作品回答。

示例:

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辛弃疾《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岳飞《小重山》: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三位诗(词)人,他们的志向都是一致的,陆游是中原北望”心在天山”、辛弃疾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岳飞是“为功名”。“天下事”也好,功名”也好,指的都是收复中原的大计。而他们的遭遇也惊人的相似陆游是“已先斑”鬓先秋”,辛弃疾是可怜白发生”,岳飞是“白首”。可见悲剧并不是陆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绝情狼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6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