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维个人工作总结.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装维个人工作总结

过去十二个月,我把每一天都拆成三段:上午七点到十二点、下午一点到六点、晚上七点到十点。装维工作没有“下班”二字,只有“工单闭环”与“客户签字”。我把这三段再细切成分钟,像给光缆开剥一样,一层层剥掉浪费,把每一分钟都熔进光纤里。年初我负责的区域是城乡接合部,光交箱像被雷劈过的蜂窝,端口利用率不足四成,用户投诉率却高居全市前三。我背着熔接机、OTDR、红光笔,像背着一座移动实验室,在田埂、拆迁废墟、养鸡场之间来回穿梭。三月的一天,我在一个废弃砖厂熔接48芯,风把灰尘卷成墙,我蹲在地上四小时,熔完最后一芯才发现膝盖磨破,血和灰和在一起结痂,像给光纤涂了一层“物理保护”。那天我带回一张用户手写感谢信,信纸被汗浸湿又烘干,皱得像旧时光,我却把它贴在工具箱内侧,每次开箱先看到它,再看到熔接机,像先看到光,再看到路。

我把投诉工单按经纬度打在地图上,发现红点呈“厂”字形分布,主笔是那条1998年敷设的48芯架空光缆,电杆上缠着藤蔓和废弃广播线,风一吹,像老人咳喘。我申请把这段线路列入“春雷行动”改造项目,自己画路由图,用无人机拍通道,把每一棵树的冠幅、每一条沟的跨度标进CAD。预算被砍了三次,我干脆把材料表拆成“最小可替换单元”,把144芯光缆拆成24芯×6段,分批申领,像蚂蚁搬家。施工那天,我带了两个徒弟,我们早上五点起床,把光缆盘放在皮卡上,像盘龙。新路由绕开砖厂、跨过灌溉渠、钻进梨园,全程2.3公里,我们用了七小时布放、五小时熔接、三小时割接,一次成端,一次测光,一次消障。夕阳照在光交箱门上,我用手背擦汗,留下一道黑印,像给箱子签了名。当晚十点,后台显示该片区投诉量归零,我刷新三次,确认不是系统故障,才在路边的沙县小吃点了一份拌面,吃到一半发现筷子在抖,像OTDR曲线里终于平整的尾纤。

五月,我接到一张“特殊”工单:一位独居老人看电视卡顿,却拒绝上门,说“家里狗凶”。我前后去了三次,都被土狗逼出院门。第四次,我自带火腿肠,蹲在院墙外学狗叫,十分钟后,狗先累了,摇尾巴过来。我进门发现,老人用的是2012年发的老猫,ONU放在木箱里,散热孔被灰堵死,温度高到能煎蛋。我免费给他换新设备,又把木箱改成铝百叶窗,顺便用扎带把网线沿房梁固定,像给老屋做了一次“微创搭桥”。老人看完一集《新闻联播》没卡,转身从灶台摸出两个茶叶蛋塞我包里,还敬了个不像军礼的军礼。我把茶叶蛋照片发到班组群,说“今日指标:收获军礼+2”,同事回“羡慕+10086”。那天我意识到,装维的KPI不只是“0投诉、0退单”,还有“0孤独”。

六月汛期,暴雨把乡镇变成泽国。凌晨三点,我接到应急电话:基站断站,OLT收光-32dB,可能河堤塌方扯断光缆。我穿救生衣、戴头灯,和代维伙伴划橡皮艇出发。雨点像石子砸在脸上,艇底被水草缠得咔咔响。我们到断点,发现是跨河钢绞线被冲断,光缆像死蛇悬在水面。我先用防水锯锯断旧钢绞,再抛投新钢绞,用紧线器一点点收紧,像给河做“接骨”。熔接时,伞被风掀翻,我干脆蹲在水里,让水淹到胸口,只露出熔接机,像给设备搭了一座“水冷岛”。一小时后,光路恢复,基站复活,后台告警清零。我抬头,雨停了,云缝里漏出一点月光,照在河面,像一条刚熔好的热缩管,光滑、透亮。我把这一幕拍成十五秒短视频,发到朋友圈,配文“今夜,我和光纤一起抗洪”,点赞瞬间破百,我却把手机塞进防水袋,继续巡线,像什么都没发生。

七月,我给自己加了一项“隐藏任务”:把装维现场变成课堂。每到一个村庄,我带上A4纸和彩笔,给留守儿童画“光纤传光”小实验:激光笔、矿泉水、牛奶,一截光纤,让孩子看到“光在跳舞”。我告诉他们,信息不是魔法,是玻璃丝里的光。一个月后,镇小学老师给我发微信,说孩子们写作文《我想成为像叔叔那样的“光之修理工”》,我读完,蹲在基站下傻笑,像OTDR测到自己亲手熔的纤,回损-55dB,漂亮得不像话。

八月,我遭遇职业生涯最大“滑铁卢”。一位用户千兆宽带测速只有200M,我先后上门四次,换猫、换纤、换端口,甚至把电脑背回公司测,依旧不达标。第五回,我凌晨五点去他楼下,发现楼道弱电井里,开发商预埋的网线竟是四铜四铝的“工程级假货”,百米电阻超欧标三倍。我瞬间明白,问题不在我,却在“最后一百米”。我拍视频、写报告、拉物业、找住建,像剥光缆一样层层撕开真相。两周后,开发商同意免费更换六类线,用户测速飙到940Mbps,他握我手,像握住整个世界的带宽。我却高兴不起来,夜里回宿舍,把那段假网线剪成十厘米小段,用标签机打上“耻辱2023”,挂在工具箱拉链,每次开箱先摸到它,像摸到一根刺,提醒自己:技术之外,还有责任。

九月,我主动请缨做“银龄课堂”志愿者,教老人用智能手机。我把步骤画成漫画:第一步“点击灰方块”,第二步“输入六个8”,第三步“点绿色电话”。我把漫画贴在社区公告栏,像贴

文档评论(0)

189****1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