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鱼类的病害专题知识讲座;第一节病毒性疾病;一、草鱼出血病
二、传染性胰腺坏死病
三、虹彩病毒病
四、弹状病毒病
(一)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二)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三)鲤春病毒血症;一、草鱼出血病
病原
症状和病理变化
流行情况
诊断方法
防治方法;1、病原
草鱼呼肠孤病毒,又叫草鱼出血病病毒
呼肠孤病毒科—水生呼肠孤病毒属
病毒为20面体的球形颗粒,具双层衣壳,无囊膜,属dsRNA病毒,直径70-80nm;鱼类的病害专题知识讲座;;2、症状:
红肌肉型:较小鱼种(7-10cm)
红鳍红鳃盖型:较大鱼种(13cm)
肠炎型:大小草鱼;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鱼类的病害专题知识讲座;肠炎型;3、流行情况
(1)危害对象:草鱼,体长2.5~15cm的鱼种
(2)流行季节:6~9月
(3)水温:20~33℃时发生
(4)流行地区广;4、诊断方法
[初诊]病鱼的体色发黑,体表及内脏各器官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病鱼严重贫血,鳃常呈“白鳃”。
[确诊]EM检查肾脏等部有无病毒粒子
ELISA、PCR;鱼类的病害专题知识讲座;5、防治方法
预防:
(1)彻底清塘;
(2)草鱼鱼种下塘前用灭活疫苗浸浴或注射;?
(3)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鱼体抵抗力;
(4)发病季节,每月用下列治疗药物预防一个疗程。
;治疗:(1)?全池遍洒含氯消毒药,如二氧化氯0.02?~0.03ppm,或漂白粉精0.5?~0.6ppm,或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5%)0.3?~0.4?浓度等。
(2)内服药①每100千克鱼每天用0.5千克大黄、黄岑、黄柏、板蓝根(单用或合用都可以)再加0.5千克食盐拌饲投喂,连喂7天。②每100千克每天用40毫升4%碘液拌饲投喂,连喂4天。;二、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PN)
1、病原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
双RNA病毒科
病毒为正20面体,无囊膜,直径55-75nm;鱼类的病害专题知识讲座;2、症状
食欲丧失,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
肛门多数拖着线状粪便,还可见到原地转圈游泳等异常的活动现象。
病理组织检查为胰腺广泛坏死。
;鱼类的病害专题知识讲座;3、流行情况
主要发病鱼类:鲑鳟鱼类(鱼苗-3月龄鱼)
IPNV宿主范围很广,如鲆、鲽、鳎、鳕
流行季节:春季,一般发病水温10~15℃;宽体舌鳎;4、诊断方法:根据外观症状初步诊断,取病鱼胰脏组织作切片、HE染色可诊断。免疫学、ELISA诊断。
;预防
1.加强检疫工作,不将带有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的鱼卵、鱼苗、鱼种及亲鱼输入或输出。
2.发现疫情首先要封锁、销毁病鱼。被污染鱼池用浓度为200毫克/千克的有效氯消毒;被污染的工具用2%福尔马林或pH为12.2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消毒10分钟。
3.已有眼点鱼卵用浓度为50毫克/千克的10%复方皮维碘溶液药浴15分钟;如水的pH较高时,则需用浓度为60~100毫克/千克的10%复方皮维碘溶液药浴15分钟。
;治疗:
1.疾病早期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剂(PVP-1)拌饵投喂,每天每千克鱼1.64~1.91克有效碘,连用15天,可降低死亡率。
2.大黄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热开水浸泡过夜,以每万尾鱼0.25~0.5千克的剂量拌饵投喂,同时全池遍洒浓度为4毫克/千克的病毒灵,对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有一定疗效。
3.水温在10℃以下可降低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的死亡率,因此,可将病鱼放在低温水中饲养,以控制疾病的发展。;三、虹彩病毒病
(一)淋巴囊肿病
1、病原:
虹彩病毒科,淋巴囊肿病毒(LCD)
dsDNA病毒
呈正20面体,直径200~260nm
;病原——淋巴囊肿病毒(LCD);2、症状:病鱼的皮肤上、鳍上和眼球等处出现许多小疱状肿胀物。肿胀物大的直径3cm的白色细胞团块,这些肿胀物有各个分散的,也有聚集成团或联成片的严重患者密布于全身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肿胀物为皮肤结缔组织被病毒感染后巨大化的产物。;真鲷淋巴囊肿病;
;病理组织检查,可见200-500um巨大细胞组成细胞团块。;许氏平鲉;鱼类的病害专题知识讲座;3.诊断方法:依外观初诊,以电镜观察确诊。
4.流行情况:
已发生于100余种海淡水鱼类我国养殖的鲈鱼、真鲷、红斑笛鲷、石斑鱼、牙鲆、大菱鲆和东方纯等都曾发现过。此病在水温10—25摄氏度时为流行的高峰期,在我国全年均可发生。
5.防治:无有效方法;第一节病毒性疾病;四、弹状病毒病
(一)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三类传染病
(二)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二类传染病
(三)鲤春病毒血症:二类传染病
;(一)传染性造血
器官坏死病
(IHN)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