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专题考试真题与解析.docxVIP

古代诗歌专题考试真题与解析.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专题考试真题与解析

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理解其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不仅是传承文化的需要,也是提升个人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为帮助广大学习者更好地备考古代诗歌专题,本文特选取典型考试真题,并附上详尽解析,以期为大家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诗句中,出自杜甫《登高》的是()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参考答案与解析:B

解析:本题考查对经典诗句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A项出自李白的《将进酒》,以黄河起兴,气势磅礴。

B项正是杜甫《登高》中的名句,描绘了秋日萧瑟壮阔之景,意境雄浑,对仗工整,为千古绝唱。

C项出自杜甫的《蜀相》,抒发了对诸葛亮功业未成的惋惜之情。

D项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春景喻冬雪,想象奇绝。

故正确答案为B。

2.下列哪位诗人不属于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

A.高适B.岑参C.王昌龄D.孟浩然

参考答案与解析: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流派及代表作家的掌握。

盛唐边塞诗派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风格雄浑奔放。高适、岑参、王昌龄均为其代表人物,并称“边塞三大家”。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多写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风格恬淡自然。

故正确答案为D。

3.“小李杜”是指晚唐时期的哪两位诗人()

A.李白与杜甫B.李商隐与杜牧

C.李贺与杜牧D.李商隐与杜甫

参考答案与解析: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中并称作家的识记。

“李杜”通常指盛唐大诗人李白与杜甫,世称“大李杜”。

“小李杜”则指晚唐时期的杰出诗人李商隐与杜牧,他们的诗歌在晚唐独树一帜,分别以深情绵邈、构思精巧和俊爽清丽、咏史抒怀著称。

A项为“大李杜”,C项李贺有“诗鬼”之称,与杜牧并称不确。D项杜甫为盛唐诗人。

故正确答案为B。

4.下列关于“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B.词有多种别称,如“长短句”、“诗余”、“乐府”等。

C.词的分段称为“阕”或“片”,不分段的词称为单调。

D.词牌名规定了词的内容和主题,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赤壁怀古”。

参考答案与解析: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这一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理解。

A、B、C三项关于词的起源、别称、分段的说法均正确。

D项错误,词牌名最初是曲调名称,规定了词的格律(句式、字数、平仄、押韵等),而不是内容和主题。“赤壁怀古”是这首词的题目,用以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D。

5.下列诗句中,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的是()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参考答案与解析:C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表现手法的辨析。

“以乐景写哀情”是指用美好的景物来反衬内心的哀愁,使哀愁更显深沉。

A项出自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全句皆为萧瑟凄凉之景,烘托游子思乡的悲苦,是以哀景写哀情。

B项出自孟郊《登科后》,描绘了诗人科举成功后的得意与欢快,是以乐景写乐情。

C项出自杜甫《蜀相》,碧草映阶,黄鹂好音,本是一派春光美好之景,但加了“自”和“空”二字,便写出了武侯祠的寂寥冷落,诗人借此抒发了对诸葛亮功业未成的惋惜和自身壮志难酬的感伤,正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范。

D项出自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清幽宁静的山间秋夜景色,表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以乐景写乐情。

故正确答案为C。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简述“建安风骨”的主要内涵及其代表作家。

参考答案与解析:

“建安风骨”是指东汉末年建安时期(约公元____年)文学创作所呈现出的共同风格特征。

其主要内涵包括:

(1)内容充实,情感真挚:作品多反映社会动荡、民生疾苦和个人的理想抱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精神,情感慷慨悲凉,真挚动人。

(2)意境宏大,风格刚健:诗歌意境雄浑开阔,语言质朴刚健,气势豪迈,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形成了“梗概而多气”的特点。

(3)注重风骨,追求真美: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追求一种爽朗刚健、有力量、有骨气的艺术风格,反对绮靡柔弱。

代表作家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核心。曹操的诗古直悲凉,气魄雄伟;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王粲等七子的作品也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了建安文学的繁荣景象。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档评论(0)

JQY80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