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系统与装饰工程同步施工流程​.docxVIP

智能化系统与装饰工程同步施工流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智能化系统与装饰工程同步施工流程

作为在智能建筑行业摸爬滚打了近十年的项目经理,我太清楚“智能化系统与装饰工程不同步”会出多少乱子——曾有个项目,装饰队把吊顶封了才发现智能音箱的线路没留,结果不得不拆了半面天花板重布管;也见过墙面刷完漆才装智能面板,把新刷的墙蹭得一片花。这些教训让我深刻意识到:真正的“智慧空间”不是后期硬塞进去的,而是从设计到施工全程“长”在装饰里的。下面,我就结合这些年带团队做过的三十多个项目经验,用最直白的方式还原一套“同步施工全流程”,带大家看看如何让智能系统和装饰工程像“齿轮”一样严丝合缝地转起来。

一、前期准备:像搭积木先对图纸,把“冲突点”扼杀在萌芽里

同步施工的第一步,不是急着搬材料进场,而是“坐下来对需求”。这就像盖房子得先看蓝图,智能系统和装饰工程的“蓝图”得先对上,否则后面全是“你挖我的槽,我拆你的墙”的乱仗。

1.1三方交底会:设计师、装饰队、智能团队“面对面掰扯”

每次项目启动,我都会拉着装饰设计师、装饰施工队负责人、智能系统集成商(我们团队)开至少3场交底会。第一场是“需求对齐”:设计师先讲装饰风格(比如是现代极简还是新中式)、功能分区(客厅、餐厅、卧室的具体用途);我们智能团队同步讲系统需求(比如客厅需要装几个智能音箱、走廊需要多少感应灯带、卧室要不要床头控制面板)。这时候常出现的矛盾是:设计师为了墙面美观要做“无主灯+隐形风口”,但智能团队需要在吊顶里装红外传感器,位置可能和风口打架。这时候就得现场调——要么把传感器往边上挪10公分,要么调整风口尺寸,总之得在图纸上标清楚。

第二场是“管线打架排查”。装饰队会带结构图纸(墙厚、梁位、吊顶高度),我们带智能管线图(强弱电线路走向、管径、出线口位置)。最容易出问题的是强弱电交叉:比如装饰队的强电管线要从客厅电视墙穿到厨房,而我们的智能控制线也要走这里,这时候必须按规范保持30公分间距,否则信号会干扰。有次遇到个马虎的装饰队,图纸上没标梁的位置,我们的线管差点要从梁里穿,最后不得不绕梁改道,多花了两天重新放线。

第三场是“时间轴对表”。装饰工程的节点(拆墙、水电、泥瓦、木工、油漆、安装)和智能系统的节点(管线预埋、设备底盒安装、主机调试)必须一一对应。比如装饰队计划“xx月xx日封吊顶”,那我们必须在封吊顶前3天完成吊顶内所有智能线管的铺设、传感器支架的固定;装饰队说“墙面腻子20号打磨完成”,那我们的智能面板底盒必须在18号前预埋到位,否则腻子打磨时会把底盒碰歪。

1.2现场放线:把图纸上的“点”钉到墙面上

图纸对完还不够,必须到现场“实物交底”。我们会用激光水平仪和弹线,把每个智能设备的位置(比如玄关的人体感应探头、走廊的智能灯带出线口、卧室的温湿度传感器)在墙面或地面弹出“十字线”,再让装饰队的工人用红漆标上“智能设备位,严禁覆盖”。有次没做这一步,装饰队的瓦工直接把瓷砖贴在了感应探头的位置,等发现时瓷砖已经凝固,只能砸了重贴,工期耽误了一周不说,业主还多花了两千块买新瓷砖。

1.3材料预演:提前“试装”看是否“长得和谐”

智能设备的外观必须和装饰风格匹配。比如业主家选了仿大理石的墙面砖,我们就得提前让厂家把智能开关面板的底盒换成和瓷砖纹路接近的款式;如果是原木风的吊顶,智能音箱的外壳必须选同色系的木纹饰面。有次为了一个智能窗帘电机的外壳颜色,我们和装饰队跑了三趟建材市场,终于找到和吊顶木饰面色差不超过5%的款式——别觉得这是“吹毛求疵”,业主最后验收时盯着细节看的时间,比看功能的时间还长。

二、管线预埋:像“种树根”一样,把智能系统的“神经”埋进装饰里

管线预埋是同步施工的“命门”——一旦埋错了,后期改起来就是“伤筋动骨”。这一步必须和装饰的“隐蔽工程”(水电、墙内管线、吊顶内结构)同步推进,相当于给智能系统和装饰工程“打共同的地基”。

2.1墙体内管线:和装饰水电“错层走”

装饰队的水电工通常负责强电(照明、插座)和水管,我们负责弱电(网络、控制信号)。但墙面开槽时必须“约法三章”:强弱电槽不能交叉,弱电槽要离强电槽至少30公分;如果必须交叉,弱电管用金属过桥弯包裹防干扰。有次装饰队的水电工图省事,把我们的网线管和强电管平行走了半米,结果后期测试网络时,延迟高得能卡成“慢动作”,最后不得不把那面墙的瓷砖全起开,重新布管。

2.2吊顶内管线:和龙骨安装“同步挂”

装饰队装吊顶龙骨(轻钢龙骨或木龙骨)时,我们的工人得“跟着屁股后面”挂线管。比如在客厅吊顶里装智能音箱,得先在龙骨上固定好音箱的金属支架,再沿着龙骨的空隙穿音频线;如果是装消防联动的智能烟感,线管必须和消防水管保持安全距离,同时在龙骨上预留检修口(方便后期换电池)。有次遇到木龙骨吊顶,我们的线管直接钉在了龙骨上,结果装饰队刷防火涂料时把线管烫变形了,后来换成了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