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再生骨料混凝土施工工艺
作为在建筑施工一线摸爬滚打十余年的老技术员,我对“变废为宝”这件事总带着股子热乎劲儿。早年参与拆除旧楼时,看着堆积如山的混凝土碎块被当作建筑垃圾运走,心里总犯嘀咕:这些“石头”真的只能进填埋场吗?直到接触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才明白原来老建筑的“尸骨”还能再成新建筑的“骨架”。今天就从咱一线施工的角度,聊聊这门既环保又有技术含量的施工工艺。
一、为什么要推广再生骨料混凝土?先把“道理”讲明白
在说具体工艺前,得先掰扯清楚为啥要费劲用再生骨料。咱干施工的都知道,混凝土里70%是骨料,过去全靠开山挖河找天然砂石。可这些年明显感觉“砂荒”了——山里不让乱挖,河里禁采,买砂石的成本蹭蹭涨不说,运到工地还得看天气看政策。更关键的是,每年全国拆建产生的建筑垃圾里,混凝土块能占40%以上,堆在城郊占地方不说,刮风起尘、下雨渗污,环境压力大得很。
再生骨料混凝土,就是把拆下来的旧混凝土块破碎、筛分、处理,代替部分或全部天然骨料来拌混凝土。往大了说,这是响应“双碳”目标的实在举措——每用1吨再生骨料,能少挖1吨天然砂石,减少0.2吨二氧化碳排放;往小了说,对咱施工单位来说,成本可控、材料来源稳定,尤其在天然骨料短缺的地区,简直是“及时雨”。
不过咱也得实话实说,再生骨料不是“万能替”。旧混凝土块在长期使用中受荷载、环境影响,内部有微裂缝,表面还粘着老砂浆,这就导致再生骨料比天然骨料孔隙多、吸水率高、强度低。所以施工工艺必须更精细,不然容易出“强度不够”“开裂”这些幺蛾子。
二、从“破砖烂瓦”到“合格骨料”:原材料处理是基础
要做出好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头一关就是把旧混凝土块“收拾”成合格的再生骨料。这可不是拿破碎机随便一砸就行,得像伺候庄稼似的,分步骤精细处理。
(一)源头筛选:不是啥都能“回收”
收运回来的旧混凝土块得先挑拣。工地上常见的情况是,拆除时混进了砖渣、木块、钢筋、塑料这些杂质。我之前遇到过一批“再生料”,里面混了30%的烧结砖碎块,结果拌出来的混凝土强度直接掉了两个等级。所以必须人工或机械分拣,把非混凝土成分筛干净——钢筋可以用磁选机吸,木块塑料靠风选或手捡,砖渣就得靠工人拿铁锹翻着挑。
(二)破碎筛分:控制“身材”和“脾气”
挑好的混凝土块进破碎机,这时候学问大了。我们一般用颚式破碎机粗碎,把大块打成50mm以下的颗粒;再用反击式破碎机中碎,变成20mm左右的碎石;最后用制砂机细碎,得到5mm以下的再生砂。破碎过程中要注意“多破少磨”,因为过度研磨会增加细粉含量,影响混凝土和易性。
碎完还得筛。用振动筛按粒径分级,通常分成0-5mm(再生砂)、5-10mm、10-20mm(再生粗骨料)几个规格。筛分时要反复过筛,直到超径颗粒(超过设计粒径)不超过5%,逊径颗粒(小于设计粒径)不超过10%。我之前犯过一个错,图省事没严格筛分,结果粗骨料里混了太多细砂,拌混凝土时水加少了太干,加多了又离析,浪费了不少水泥。
(三)清洗强化:给骨料“洗澡”“穿外套”
刚破碎的再生骨料表面粘着老砂浆,像裹了层“灰衣服”,这层砂浆孔隙多、强度低,必须处理。常用的办法是“水洗+机械研磨”:把骨料放进轮斗洗砂机,一边加水冲,一边靠叶片摩擦,把表面松散砂浆搓掉。洗完的骨料要测含泥量,得控制在3%以内(普通混凝土用砂含泥量要求是≤5%,再生砂更严)。
要是遇到“质量特别差”的再生骨料(比如老砂浆包裹厚、孔隙率超过30%),还得给它“强化”。最常用的是“水泥浆裹覆法”:把骨料放进滚筒里,边转边喷水泥浆(水灰比0.4-0.5),让表面形成1-2mm厚的新砂浆层。我试过这批强化后的骨料,吸水率从原来的8%降到了5%,和易性明显变好。
三、从“实验室”到“工地”:配合比设计是核心
原材料处理好了,接下来就是“配方子”——配合比设计。这可比普通混凝土复杂,因为再生骨料“脾气”不稳定:吸水率高,拌的时候容易“偷水”,导致坍落度损失快;强度低,得调整胶凝材料用量保证整体强度。
(一)先摸“骨料脾气”:测关键指标
设计配合比前,必须测再生骨料的“四大指标”:表观密度(一般在2400-2600kg/m3,比天然骨料低5%-10%)、堆积密度(1300-1500kg/m3)、吸水率(3%-8%,是天然骨料的2-3倍)、压碎指标(≤25%,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压碎指标≤20%,所以再生骨料得选压碎指标低的)。这些数据决定了后面水、水泥、外加剂的用量。
(二)“按需调整”:平衡强度与工作性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设计目标和普通混凝土一样,得满足强度(C20-C50都能做,但C40以上要慎用)、工作性(坍落度一般80-200mm,看浇筑部位)、耐久性(抗渗、抗冻)。但因为再生骨料吸水,得“先湿骨料后加水”——拌制前2小时给骨料洒水,让它吸足“预湿水”,这样拌的时候就不会抢砂浆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