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式中低速磁浮列控系统总体技术要求.docxVIP

悬挂式中低速磁浮列控系统总体技术要求.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CCS

45.020Q84

团体标准

T/CCTAS270—2025

悬挂式中低速磁浮列控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Generaltechnicalrequirementsoftraincontrolsystemforsuspendedlow-midspeedmaglev

2025-12-01实施2025-11-13发

2025-12-01实施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发布

I

T/CCTAS270—2025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语 2

5总体原则与要求 2

6系统组成和功能 3

7系统性能要求 3

8系统技术要求 4

9系统工作模式 6

10系统运营场景 6

11系统接口要求 10

II

T/CCTAS270—2025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理工大学、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磁浮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华东交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熊光华、崔俊锋、郑伟、杨斌、胡海林、李晓飞、刘鸿恩、石晶、刘真、宋宝栋、刘天琦、李金峰、周杰、胡翰篇、吴承浩、刘江、卢然、吴春晓、王晟、王岁儿、李翔宇、齐鹤、杨明春、贾云光、李际胜、杨杰、曾金成、郝瑞庭、蒙素勤、曹义斌、曾璐、苏彬彬、杨辉、周艳丽。

T/CCTAS270—2025

1

悬挂式中低速磁浮列控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悬挂式中低速磁浮列控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总体原则与要求、系统组成和功能、系统性能要求、系统技术要求、系统工作模式、系统运营场景、系统接口要求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系统的设计、研发及运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758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21562-2008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

GB/T21563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试验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4338.4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3-2部分:机车车辆设备

GB/T24338.5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4部分:信号和通信设备的发射与抗扰度

GB/T24339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传输系统中的安全相关通信

GB/T28808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控制和防护系统软件

GB/T28809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信号用安全相关电子系统

TB/T2615铁路信号故障一安全原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悬挂式中低速磁浮suspendedlow-midspeedmaglev

悬挂式单轨交通和磁浮技术的融合。车体悬挂于轨道梁下方,车辆悬浮架位于轨道梁内,通过磁力克服重力实现悬浮,直线感应电机实现牵引和电制动的单轨交通。

3.2

全自动运行fullyautomaticoperation

基于计算机、通信、控制和系统集成等技术,由信号、车辆、综合监控、通信、站台屏蔽门等与列车运行相关的设备联动实现列车无司乘人员干预的全过程自动运行。

[来源:GB/T12758-2023,3.13]

3.3

蠕动模式creepautomaticmode(CAM)

全自动运行模式下,当发生车辆网络故障或车辆网络与信号网络之间通信故障等时,实现在信号系统防护下运行至指定目的地的列车驾驶模式。

注:全自动运行模式下列车当发生车辆网络故障或车辆网络与信号网络之间通信故障等时,列车停车后,在无司乘人员干预下,由控制中心人工确认后,采用备用接口在信号系统的防护下直接控制车辆的牵引制动系统以规定速度运行至站台,或运行至由中心指定的目的地。

3.4

人员防护开关staffprotectionkeyswitch(SPKS)

设置于室内或轨旁,识别运营及维护人员进入自动化区域的装置。

注:人员防护开关激活后,全

文档评论(0)

花开富贵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312413300004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