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应物象形》课文知识点归纳
“应物象形”的核心内涵——山水画的造型本质
概念溯源:从《古画品录》到山水画的造型准则
“应物象形”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核心准则之一,由南朝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位列“六法”之三。其本义为“顺应事物的本质特征,描绘出符合其形态的形象”,在山水画中则具体表现为“既忠实于山水自然的客观形态,又融入画家的主观感悟”。与西方写实绘画“复刻自然”的追求不同,中国山水画的“应物象形”强调“形神兼备”,既不脱离山水的真实样貌,又通过笔墨提炼其精神气质,实现“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境界。
山水语境下的核心要义:写实与写意的平衡
山水画中的“应物”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观物”,即细致观察山水的自然特征,如北方山脉的雄浑厚重、南方山水的清秀灵动、树木的生长姿态、岩石的纹理结构;二是“悟物”,即透过外在形态把握山水的内在神韵,如秋冬山水的萧瑟之气、春夏草木的蓬勃生机。“象形”则并非机械模仿,而是以笔墨为工具,对山水形态进行提炼、概括与美化。例如画山时并非照搬某一座山的细节,而是融合多座山的特征,画出“山之常态”,既让观者认出是山,又感受到山水的精神意境。
与“气韵生动”的关联:形为载体,韵为灵魂
“应物象形”与“六法”之首的“气韵生动”密不可分。“象形”是基础,只有准确把握山水的形态特征,才能为“气韵”的传达提供载体;“气韵”是升华,脱离了精神内涵的“象形”只是苍白的形态复刻。清代画家石涛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正是“应物象形”的实践注解——通过广泛观察(搜奇峰)积累对山水形态的认知,再通过笔墨提炼(打草稿)实现形与韵的统一。山水画的高下之分,往往不在于形态是否逼真,而在于能否通过精准的造型传达出山水的气韵。
“应物”的前提——山水画的观察方法
核心观察法:“三远法”的空间认知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远法”,是山水画观察与表现空间的核心方法,也是“应物”的关键手段。“高远”即从山脚仰视山顶,表现山的巍峨高耸,如范宽《溪山行旅图》中主峰的刻画,通过上下尺寸的悬殊对比,凸显山的雄浑气势;“深远”即从山前透视山后,表现山水的纵深层次,如王蒙《青卞隐居图》通过层层叠叠的山石、树木,营造“山重水复”的深远空间;“平远”即从近山平视远山,表现开阔的江湖远景,如倪瓒《渔庄秋霁图》中近景的石木与远景的远山形成呼应,展现宁静悠远的意境。“三远法”并非单纯的透视技巧,而是融合了移动观察的“散点透视”,让画家可全方位把握山水的空间形态。
细节观察:山水元素的特征把握
“应物”需深入观察山水各元素的形态特征,做到“胸有成竹”。山石方面,需区分不同岩石的纹理结构,如斧劈皴对应坚硬的花岗岩、披麻皴对应松软的页岩、卷云皴对应云雾缭绕的山石;树木方面,要把握不同树种的形态差异,如松树虬曲苍劲、柳树枝条柔韧、柏树挺拔刚直,同时注意树木的生长规律,如“树分四枝”“叶分疏密”;云水方面,需观察云的流动姿态、水的波纹变化,如平静的湖水与湍急的溪流形态截然不同,云雾的聚散与山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此外,还需观察山水在不同季节、天气下的形态变化,如春雨后的山水清新润泽、冬雪后的山水素洁静谧。
观察与积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山水画观察的终极理念。“外师造化”强调走出画室,深入自然观察山水实景,如元代黄公望为画《富春山居图》,在富春江畔隐居多年,朝夕观察山水的晨昏变化;“中得心源”则强调将自然观察转化为内心感悟,通过记忆与思考积累山水形态,形成“心中之山水”。明代董其昌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是“外师造化”的实践,“读万卷书”是“中得心源”的积累,二者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对山水的深刻“应物”。
“象形”的实现——山水画的造型要素与笔墨技法
核心造型要素:山石、树木、云水的表现规范
山石是山水画的骨架,造型需遵循“石分三面”的原则,通过笔墨表现岩石的体积感与纹理。画石常用“勾勒”与“皴擦”结合:先用线条勾勒山石的轮廓与结构(勾勒),再用短线条或点染表现山石的纹理(皴擦),不同的皴法对应不同的山石形态。树木是山水画的生机所在,造型需遵循“立干、分枝、点叶”的步骤:树干要挺拔有姿态,体现“树之精神”;分枝要交错有序,避免对称呆板;点叶要疏密相间,根据树种选择点、夹叶等不同画法。云水是山水画的脉络,造型讲究“虚实相生”:画云常用“留白”或淡墨渲染,表现其轻盈缥缈;画水则通过岸边的山石、树木衬托,或用线条勾勒波纹,体现水的流动感。
笔墨技法:造型的工具与语言
笔墨是“象形”的核心工具,不同的笔墨技法直接影响造型的效果。笔法方面,“中锋”用笔沉稳有力,常用于勾勒山石轮廓、树干等主要结构;“侧锋”用笔灵活多变,常用于皴擦山石纹理、表现树叶的层次。墨法方面,通过“焦、浓、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因地制宜》课文知识点归纳.docx
-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气韵生动》课文知识点归纳.docx
-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精心经营》课文知识点归纳.docx
-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国色之韵》课文知识点归纳.docx
-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国色之美》课文知识点归纳.docx
-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国色新尚》课文知识点归纳.docx
-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叠山理水》课文知识点归纳.docx
- 人教版(新教材)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传移模写》课文知识点归纳.docx
- 《应物象形》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新教材)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 《因地制宜》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新教材)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最近下载
- 第九讲混一南北与中华民族大统合(元朝时期)-第十讲中外会通与中华民族巩固壮大(明朝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家大讲堂课件.pptx VIP
- 成人术中非计划低体温预防与护理-2024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pptx VIP
- 2025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新版.pdf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题汇总.pdf VIP
- 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绪论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pdf VIP
- 2025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八讲 共奉中国与中华民族内聚发展(辽宋夏金时期).docx VIP
- Ti-Mg脱氧工艺对低碳钢板气电立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pdf VIP
- 2025年“国学小名士”专题知识竞赛题库500题(含答案).docx
-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八讲共奉中国与中华民族内聚发展(辽宋夏金时期)-2025年版.pdf VIP
- 初一英语上册英语竞赛试题.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