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社区活动物料准备流程
作为在社区工作了七年的活动策划员,我常说:“一场热闹的社区活动,就像一锅熬得香浓的热汤——食材选得对、备得齐,火候才能稳,最后大家喝着才暖心。”而这“食材”,就是活动物料。从中秋赏月会到亲子手工课,从健康义诊到反诈宣传,我经手过百场社区活动,最深的体会是:物料准备不是简单的“买东西”,而是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今天,我就以“第一视角”,把这套从踩过的坑、流过的汗里总结出的流程,原原本本分享给你。
一、前期需求确认:把“模糊需求”变成“精准画像”
每次接到活动任务,我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急着列清单,而是“沉下去问”。记得有次准备重阳节活动,我按经验备了糕点、红围巾,结果活动当天,老人们围着社区花园的凉亭说:“要是有副象棋、几张能搁茶杯的小桌子就好了,咱们边吃边唠,再杀两盘多舒坦。”从那以后我明白:物料准备的起点,是“搞清楚活动到底要满足谁的需求”。
1.1明确活动类型与目标
首先得和活动发起方(可能是社区居委会、业委会或共建单位)坐下来聊透。比如,是文体类(如趣味运动会)、服务类(如免费理发)、教育类(如儿童科普)还是节日类(如端午包粽子)?不同类型的活动,物料需求天差地别——运动会需要计时器、号码牌、医疗箱;包粽子则需要粽叶、糯米、棉线、围裙;科普活动可能要模型、投影仪、互动道具。
有次做“垃圾分类亲子赛”,一开始只准备了分类桶和卡片,后来发现孩子们对“垃圾变玩具”的手工环节特别感兴趣,临时加了彩纸、胶水,才让活动从“完成任务”变成“孩子们追着问下次啥时候办”。所以,活动目标要细化到“具体互动形式”,才能避免物料偏差。
1.2摸透参与人群特征
“带娃的奶奶们怕晒,得备遮阳伞;上班族下了班来,要准备折叠椅;小朋友手小,工具得选安全的小号。”这是我笔记本第一页的“金句”。每次活动前,我会找网格长要参与名单(当然,只看年龄、是否带儿童等基本信息,绝对不碰隐私),再蹲在社区广场和居民唠嗑:“张阿姨,上次读书会您说椅子太硬,这次咱们换软垫行不?”“小李,您说晚上活动灯光暗,我让电工师傅多备两盏移动灯。”
去年暑假的“儿童防溺水讲座”,原本计划用投影仪放视频,结果和几位妈妈聊天才知道:“孩子坐不住,光看视频没用,最好有救生圈模型让他们摸摸,再教怎么打绳结。”后来我们加购了儿童救生圈、尼龙绳,活动现场孩子们挤着学“称人结”,结束了还拽着家长说“回家我教你”,效果比预期好十倍。
1.3确认预算与资源支持
物料准备不是“想买啥买啥”,得和财务大姐对好预算。我通常会列个“基础项+弹性项”:基础项是必须的(如桌椅、标识牌),弹性项是可选的(如装饰气球、小礼品)。同时,别忘了“社区资源库”——比如共建单位能赞助矿泉水,物业能提供音响设备,退休的王老师会扎纸花可以帮忙布置。
有次办“社区文艺汇演”,预算有限,我找物业借了舞台背景板,找文具店老板(也是社区居民)赞助了200个荧光棒,又请学美术的大学生志愿者画了海报,最后物料成本比原计划省了30%,效果却更温馨——因为那些手工元素里,有居民的心意。
过渡:需求摸透了,就像炒菜前把食材种类、分量、特殊要求都弄清楚了,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列清单”环节——这一步要是漏了啥,活动当天准得抓瞎。
二、清单制定:从“想到”到“写到”,把“万一”变成“有备”
我抽屉里有个泛黄的文件夹,里面是20多份活动物料清单模板。刚开始做的时候,我总漏东西,比如“中秋晚会”漏了打火机(点灯笼用),“亲子植树”漏了手套(小朋友手嫩),“健康义诊”漏了叫号牌(居民挤成一团)。后来我总结出:清单要分“基础物资、主题物资、应急物资”三类,每类都得“细到螺丝钉”。
2.1基础物资:活动的“骨架”
这类物资是所有活动都需要的“通用装备”,但最容易被忽视细节。我一般会拆成“场地保障、人员保障、流程保障”三小项:
场地保障:桌椅(数量=预估人数×1.2,避免有人站着)、桌布(防水防污的,咖啡洒了一擦就净)、地贴(标出入场、如厕路线,老人小孩看了不迷路)、插座(按电器数量×1.5备,去年义诊时理疗仪多,临时借了物业的插线板)、垃圾桶(每20人配1个,活动结束打扫省一半力气)。
人员保障:工作证(志愿者、工作人员区分颜色,居民有问题知道找谁)、对讲机(场地大时用,上次运动会主舞台和游戏区隔了两栋楼,全靠对讲机协调)、扩音器(老人耳背,主持人用这个比麦克风省事)、瓶装水(工作人员和表演居民都需要,常温+冰的各一半)。
流程保障:签到表(带复写纸,方便后期统计)、笔(按签到人数×2备,总有人问“有笔吗”)、计时器(游戏类活动必用,上次“夹豆子比赛”没计时,居民争得面红耳赤)、号码牌(抽奖或比赛时用,用绳子穿好挂脖子,比拿在手里不容易丢)。
2.2主题物资:活动的“灵魂”
这部分要和活动类型深度绑定,我习惯按“核心环节”拆解。比如“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