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大学之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第5课《大学之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及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了解与《大学》相关的文学常识。(重点)
2.理解“三纲八目”的内涵,梳理“三纲八目”的逻辑关联。(重点、难点)
3.理解本文概念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理解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难点)
4.结合人生经验和社会现实,思考《大学之道》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中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我校国学社即将举办以诸子百家学说为主题的“百家小讲坛系列微讲座。在前期准备阶段,我们鼓励同学们在学校论坛积极发帖,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对孔孟、老庄、墨子、韩非学说的独到见解。
后期,我们将挑选创意突出、互动性强、讨论热度高的十篇帖子,将它们登上“论坛热点榜”,并邀请这些帖子的作者作为“小专家开展微型讲座。
我班同学选择以《大学之道》为基础,撰写有关儒家学说的帖子。
【背景介绍】
1.作家简介
曾子(前505前435),姒姓,曾氏,名参,字子舆,被后世尊称为“宗圣”,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黄帝后代,亦为夏禹王后代,曾点之子,孔子的弟子,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七十二贤之一,儒学五大圣人之一,孔庙四配之一。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创作《大学之道》《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他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子为人孝悌、诚信,留下了“啮指痛心(“二十四孝”之一)“曾子杀猪等家喻户晓的故事。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西汉今文经学“小戴学”的开创者。生卒年不详,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国人。他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俱学《礼》于后苍,二人合称为“大小戴。宣帝时立为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编成《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
2.作品简介
《大学之道》出自《礼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
宋代以前,《大学》一直从属于《礼记》。南宋朱熹把《大学》《中庸》两篇从《礼记》中抽离出来并作章句,为《论语》《孟子》作集注,合成《四书章句集注》。经此,《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并被确立“四书之首的地位。
《礼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所编,《小戴礼记》和《周礼》、《仪礼》并称三礼。《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教育和德性教养有重要影响。
《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46篇,其主要内容:
一是介绍先秦的礼制条文,
二是阐述了周礼的意义。
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三)【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
(1)重点字词解析
道:文中指大学的宗旨、原则。“大学之道”,即大学的根本宗旨和原则,它涵盖了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和道理,原指路径,在此可理解为学习政治、哲学时所应掌握的规律和原则。
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意为彰显、发扬;第二个“明”是形容词,意为高尚、光辉;“明德即美好的德行。“在明明德”意思是在于彰显、发扬自身美好的德行,强调人要发掘并弘扬内在的善性。
亲民:有两种常见解释,一是亲近民众;二是“亲通“新”,意为革新、弃旧图新,即让民众去除旧习,不断革新向善。
止:①达到,“止于至善中“止”表示达到,即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至善;②目标,“知止而后有定”中“止指要达到的“至善”境界这个目标,明确目标后才能志向坚定。
定:志向坚定不移。“知止而后有定”,知道了要达到的“至善”目标,内心就有了坚定的志向,不会轻易动摇。
静:心不妄动。当志向坚定后,内心就能够平静,不被外界干扰,做到心无杂念,专注于自身修养和目标追求。
安:性情安和。内心平静之后,性情就能安和,处于一种平和、安稳的状态,为进一步的思考和行动奠定基础。
虑:思虑精详。在性情安和的状态下,能够进行深入、周全的思考,对事物有更全面、深刻的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五单元《乡土中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 古诗词诵读《静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1《老子》四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 阅读7两件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和.docx
- 2《大战中的插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 12《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2024)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 3《“探界者”钟扬》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