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和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与巩固练习试题(附答案).pdfVIP

(高中)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和古诗词诵读知识梳理与巩固练习试题(附答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和古诗词诵读

知识梳理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

月日星期_______姓名:—

【内容梳理】

《短歌行》

一、【文化常识积累】

了解诗人。

魏武帝曹操(155-220),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

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东汉末年权臣、太尉曹嵩的儿子,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

天下大乱,曹操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

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地区,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民,促

进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建安十八年2(13年),获封魏公,建立魏国,定都邺城。建安二十一年

2(16年),册封魏王,位在诸王之上。

二、【理解与鉴赏】

1.解释词语。

①对酒当歌:面对着酒与歌,即饮酒听歌。当,也是“对”的意思。

②几何:多少。

③去日苦多:可悲的是逝去的口子太多了。这是慨叹人生短暂。

⑷慨当以慷:即“慷慨”,这里指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

⑤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⑦沉吟:沉思吟味,这里指思念和倾慕贤人。

⑧呦呦鹿鸣,食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宴客的诗,这里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⑨掇:拾取,摘取。一说同“辍”,停止。

⑩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

⑪任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探望。

领阔谈谯:久别重逢,欢饮畅谈。谯:通“宴”。

⑬三匝:三周。匝,周、圈。

⑭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碰]公吐哺: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2.诵读诗歌,划分层次。

明确:

第一层(对酒当歌……唯有杜康):时光易逝,人生苦短。

第二层(青青子衿……鼓瑟吹笙):渴望贤才,礼遇嘉宾。

第三层(明明如月……,心念旧恩):渴盼人才,忧思难解。

第四层(月明星稀……天下归心):虚心纳士,竭尽诚心。

3.探讨诗歌的感情发展脉络。

明确:忧一一思一迎一一盼

(1)第一节表达了什么感情?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明确:忧一一人生短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全

诗以及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

中,更能看出他对生命的思考。

2()第二节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思一一求贤若渴。作者运用起兴、用典的手法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如果投奔于

己,必将极尽礼招待他。

3)第三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迎一一仰慕贤才。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

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仍是想象贤才归为己用时的欢快场面。

4()第四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盼一一天下归心。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天决,彷徨不

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

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4.分析用典。

(1)何为用典?有何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