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诗无邪:《诗经》鉴赏、评析与考证
引言:“诗三百”的永恒魅力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长河中,《诗经》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两千余年岁月淘洗,依旧熠熠生辉。孔子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此“无邪”二字,道尽了《诗经》的本真与纯粹。它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更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先民情感世界的真实流露,亦是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本文旨在从《诗经》的“考证”、“鉴赏”与“评析”三个维度,探其源流,品其韵味,析其义理,冀以展现这部古老诗集的深厚底蕴与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一、溯源与辨章:《诗经》的“其来有自”——考证篇
欲解《诗经》,必先明其源流,辨其章句。《诗经》的考证,涉及版本、作者、时代、篇什真伪及“六义”等诸多方面,历来是治“诗”者的根基所在。
(一)“诗三百”的集结与流传
《诗经》存诗三百零五篇,另有六篇有目无辞,统称“诗三百”。其编订年代,大致起于西周初年,迄于春秋中叶。关于其编订者,汉代有“孔子删诗”之说,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谓“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然此说后世多有质疑。考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五四四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所歌之风、雅、颂,其篇名、顺序已与今本《诗经》大致相同,而孔子此时年仅八岁。故“孔子删诗”说恐难成立,孔子更多的是对“诗三百”进行了整理、校订与阐释,并将其作为教育弟子的重要教材。
至于“诗三百”的来源,则有“采诗说”与“献诗说”。《汉书·食货志》云:“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此为“采诗说”,认为周天子为观风俗、知得失,派专人到各地采集民间歌谣。“献诗说”则见于《国语·周语》:“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指各级贵族向天子献诗,以颂美或讽谏。二说并非截然对立,《诗经》的形成,或为采诗与献诗等多种途径汇集而成,后经王官乐师整理、编订,方成此规模。
(二)“风雅颂”的分类及其意蕴
《诗经》按其音乐性质与用途,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即“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个地区的歌谣。“风”者,民俗歌谣之谓也,多为民间创作,反映了各地的风土人情、社会生活与民众喜怒哀乐。其语言朴素生动,情感真挚自然,是《诗经》中最富生活气息与艺术魅力的部分。
“雅”,分“大雅”与“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雅”者,正也,指朝廷正乐。大雅多作于西周早期,多为赞美周室祖先创业、颂扬先王功德之作,篇幅较长,气势恢宏。小雅则多作于西周末年至东周初年,既有宴饮、祭祀之诗,亦有不少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的怨刺之作,其风格相较于大雅更为灵活多变,情感也更为细腻。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四十篇。“颂”者,宗庙祭祀之乐歌也。周颂三十一篇,多为西周初年祭祀祖先、天地神祇的乐歌,内容庄重肃穆,语言简古,节奏舒缓。鲁颂四篇,为春秋时期鲁国用于宗庙祭祀或颂美鲁僖公的诗篇。商颂五篇,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宋国(商之后裔)的宗庙乐歌,追述商民族祖先的功德。
“风雅颂”的分类,最初当以音乐和用途为主要依据。然随着时间推移,其社会功能与文化意蕴也不断丰富,特别是经儒家阐释后,更被赋予了“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教化意义。
(三)“毛诗序”的功过与“诗本义”的探求
汉代传《诗》者有四家:鲁、齐、韩、毛。前三家为今文经学,立于学官,后渐失传。“毛诗”为古文经学,相传为西汉毛亨、毛苌所传,附有“序”,即《毛诗序》。《毛诗序》有“大序”(《关雎》题下之序,总论诗歌原理)与“小序”(每篇诗前之序,解说诗旨)之分。
《毛诗序》对《诗经》的解读,往往将诗歌与政治教化、历史事件紧密联系,强调“美刺”功能。其“小序”对许多诗篇的主旨解说,或有牵强附会之处,将大量民歌解读为对特定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褒贬,从而限制了读者对诗歌本身情感与艺术的理解。例如,将《关雎》解为“后妃之德也”,便失却了其作为一首纯真爱情诗的本味。
尽管如此,《毛诗序》在《诗经》研究史上仍有其重要价值。它保存了部分古代关于诗歌创作背景的传说与史料,对“风雅颂”的分类与解释,对诗歌社会功能的强调,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世学者如宋代朱熹,便对《毛诗序》多有驳正,主张“去《序》读《诗》”,力求探求“诗本义”。朱熹的《诗集传》,便是这一思想的代表,他更多地从诗歌文本出发,注重情感的自然流露,其解读虽亦有时代局限,但无疑为《诗经》的解读开辟了新的路径。对《毛诗序》的扬弃与反思,是历代《诗经》研究者的重要课题,亦是我们今日探求《诗经》本真意蕴所必须正视的。
二、涵咏与品味:《诗经》的“其美何在”——鉴赏篇
《诗经》不仅是“经”,更是“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