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胰岛素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胰岛素注射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但操作不当易引发局部或全身并发症。本文围绕局部硬结与脂肪增生、注射部位出血与淤青、疼痛、低血糖、过敏反应、脂肪萎缩6类常见并发症,详细说明预防要点与应急处理方法,为临床操作及患者自我注射提供规范指引。
一、局部硬结与脂肪增生
(一)发生原因
长期在同一部位注射(药物反复刺激局部脂肪组织,导致脂肪细胞增殖);
注射深度过浅(胰岛素滞留于皮下浅层,局部浓度过高);
未规范轮换注射部位,或注射部位选择过于集中。
(二)预防措施
严格轮换注射部位:
按“区域轮换”原则:将腹部(脐周2cm外)、大腿外侧、上臂外侧、臀部外上象限划分为4个大区域,每次注射选择不同区域(如周一腹部、周二大腿、周三上臂);
同一区域内“网格轮换”:将区域划分为2cm×2cm的小网格,每次注射间隔至少1个网格,避免连续在同一小范围注射。
控制注射深度:
成人(BMI正常):使用4-5mm短针头,垂直注射(无需捏皮),确保药物注入皮下脂肪层;
偏瘦/儿童:使用4mm针头,捏起皮肤垂直注射,避免针头刺入肌肉层;
避免重复使用针头(重复针头易产生倒钩,损伤皮下组织,增加硬结风险)。
注射后护理:注射后无需按压(除非有出血倾向),避免揉搓注射部位,减少局部刺激。
(三)处理方法
轻度硬结(直径<2cm):
暂停该部位注射,选择其他区域,待硬结消退后再恢复(通常需2-4周);
每日用温热毛巾(40℃左右)热敷硬结部位,每次15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硬结吸收。
重度硬结(直径≥2cm,伴疼痛/红肿):
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合并感染(如血常规、局部超声检查);
遵医嘱使用外用药物(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每日涂抹2次,轻柔按摩(避开注射点),促进炎症消退;
若硬结长期不消退(>1个月),需调整注射方案(如更换胰岛素剂型或注射装置)。
二、注射部位出血与淤青
(一)发生原因
注射时误伤皮下毛细血管(腹部、大腿外侧毛细血管丰富,易发生);
注射后按压不当(按压力度过大、按压时间过短,或揉搓注射部位);
患者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如服用抗凝药物、血小板减少)。
(二)预防措施
注射前评估与操作:
注射前避开皮肤可见血管(如腹部注射时,观察皮肤表面,选择无明显血管区域);
使用短针头(4-5mm),垂直注射,减少对皮下组织的损伤;
若患者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注射时动作轻柔,避免反复穿刺。
注射后正确按压:
注射后用干棉签轻轻按压注射点(力度以皮肤下陷1-2mm为宜),避免揉搓;
按压时间:普通患者10-15秒,凝血功能异常者延长至30秒,直至无出血。
(三)处理方法
轻度出血(点状出血,无淤青):无需特殊处理,用干棉签按压至出血停止,后续注射避开该部位。
淤青(片状出血,伴肿胀):
注射后24小时内冷敷(用冰袋包裹毛巾,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每次10分钟,减少出血扩散;
24小时后热敷,促进局部淤血吸收;
若淤青范围扩大、疼痛加重,或伴随发热,需就医排查是否合并血肿(必要时进行局部加压包扎)。
三、注射部位疼痛
(一)发生原因
针头因素:重复使用针头(针头变钝、产生倒钩,刺激皮肤)、针头过长(刺入肌肉层,引发疼痛);
操作因素:注射时速度过快、捏皮过紧(牵拉皮肤神经),或注射部位皮肤有炎症(如干燥、破损);
药物因素:胰岛素温度过低(刚从冰箱取出,直接注射,刺激皮下神经)、胰岛素浓度过高(如长效胰岛素针头残留,引发局部刺激)。
(二)预防措施
针头与药物准备:
每次使用新针头,避免重复使用;
胰岛素从冰箱取出后,室温放置30分钟(或双手揉搓胰岛素笔芯,使其恢复至室温),再进行注射;
注射前检查胰岛素性状(如短效胰岛素应为澄清透明,预混胰岛素需充分摇匀,避免药物沉淀刺激皮肤)。
操作规范:
注射时动作轻柔,缓慢推注药液(推注时间≥10秒),避免快速注入引发局部压力骤升;
捏皮时力度适中(仅捏起皮肤,不捏起肌肉),注射后等待10秒再拔针(确保药液完全注入,减少漏液);
保持注射部位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在皮肤破损、炎症(如湿疹、毛囊炎)部位注射。
(三)处理方法
轻度疼痛(注射时短暂疼痛,无后续不适):无需处理,调整操作手法(如放慢推注速度、室温放置药物)后,疼痛可缓解。
中度疼痛(注射后疼痛持续>1小时,伴局部发红):
暂停该部位注射,选择其他区域;
局部涂抹润肤露(无刺激性、无香味),保持皮肤湿润,修复皮肤屏障;
重度疼痛(疼痛剧烈,影响日常活动):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注射部位感染或神经损伤,必要时更换注射装置(如使用无针注射器)。
四、低血糖(全身并发症)
(一)发生原因
胰岛素剂量不当(剂量过高,或未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