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演讲人:
日期:
直拉单晶硅的工艺流程
CATALOGUE
目录
01
原材料准备
02
晶体生长系统
03
晶体引晶阶段
04
等径生长控制
05
收尾与冷却
06
后处理工序
01
原材料准备
高纯多晶硅处理
多晶硅破碎与清洗
杂质检测与分析
真空烘干与储存
将块状多晶硅通过机械破碎成合适尺寸的颗粒,随后采用酸洗(如氢氟酸、硝酸混合液)和超声波清洗去除表面金属杂质及氧化物,确保纯度达到99.9999%以上。
清洗后的多晶硅需在真空环境下烘干,避免水分残留,并存放于高纯惰性气体保护的容器中,防止二次污染。
通过辉光放电质谱(GDMS)或二次离子质谱(SIMS)技术检测痕量杂质含量,确保硼、磷等关键杂质浓度符合单晶硅生长要求。
石英坩埚预处理
高温煅烧与纯化
石英坩埚在氩气环境中进行高温煅烧(温度需超过其软化点),以消除内部应力并挥发残留的羟基杂质,提升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
掺杂剂精确配比
掺杂剂选择与计算
根据目标电阻率要求,选择硼(P型)或磷(N型)作为掺杂剂,通过数学模型计算掺杂剂与多晶硅的质量比,误差需控制在±0.1%以内。
预合金化处理
将掺杂剂与多晶硅颗粒在惰性气氛下混合熔融,形成均匀的硅合金锭,避免直拉过程中掺杂不均匀导致的电阻率波动。
掺杂均匀性测试
通过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或霍尔效应仪对合金锭进行多点采样,确保轴向和径向电阻率分布符合半导体级标准。
02
晶体生长系统
真空系统配置
采用多级机械泵与分子泵组合系统,确保炉腔真空度达到10⁻⁶Pa量级,有效消除炉内残余气体对晶体生长的干扰。
单晶炉抽真空操作
泄漏检测流程
通过氦质谱检漏仪对炉体密封性进行分段检测,重点排查电极引线、观察窗等易漏部位,确保系统气密性符合工艺标准。
动态抽气策略
在熔料阶段采用大抽速模式快速排出挥发物,转入引晶阶段后切换为小流量维持模式,平衡真空度与热场稳定性。
惰性气体保护设置
使用99.9999%以上高纯氩气作为保护气体,配备在线氧分析仪实时监测氧含量,确保杂质浓度低于0.1ppm。
气体纯度控制
气流场优化设计
压力梯度调控
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确定气体导流罩角度与流量分配,形成层流覆盖熔体表面,抑制硅熔体氧化和杂质掺入。
建立0.02-0.05MPa的正压环境,配合真空系统形成动态平衡,防止外界空气反渗同时避免熔体剧烈挥发。
热场温度场校准
多温区协同控制
采用32组独立加热器与热电偶组成的闭环系统,实现轴向±1℃、径向±0.5℃的温场均匀性。
石墨件老化补偿
利用红外热像仪捕捉固液界面形态,动态调整底部加热器功率分布,确保界面微凸度控制在15-25mm范围。
定期测量保温筒、加热器的电阻率变化,通过功率算法补偿热辐射效率衰减,维持热场长期稳定性。
晶体生长界面监测
03
晶体引晶阶段
通过X射线衍射仪精确测定籽晶的晶向(通常为100或111),确保与目标单晶结构一致,误差需控制在±0.5°以内。
籽晶定向安装
晶体取向校准
采用高纯度石英夹具固定籽晶,避免金属污染,同时通过预热装置维持籽晶温度接近硅熔体温度(1420℃),防止热应力导致断裂。
机械固定与热稳定性
籽晶需经过酸洗(HF+HNO3混合液)和超声波清洗,去除表面氧化物及颗粒污染物,确保与熔体接触时无杂质干扰。
表面清洁处理
熔体表面浸润控制
惰性气体环境控制
在氩气氛围(纯度≥99.999%)中操作,氧含量需低于1ppm,防止熔体表面氧化层阻碍籽晶浸润。
03
初始下压速度设定为0.5-1.0mm/min,通过实时观察熔体浸润线调整速度,确保形成连续、无气泡的固液界面。
02
籽晶下压速度优化
熔体温度梯度调节
通过多区加热系统将熔体表面温度控制在1420±2℃,边缘与中心温差需小于5℃,以避免局部过冷或过热影响浸润均匀性。
01
缩颈工艺参数设定
实时监测与反馈
利用CCD摄像头和红外测温仪监测缩颈形态,若出现直径波动超过±0.1mm或表面粗糙,立即暂停提拉并重新校准参数。
温度场动态调整
通过调整加热器功率和冷却气流速度,在缩颈区形成轴向温度梯度(约50-80℃/cm),促进单晶结构稳定生长。
直径收缩速率
以每分钟0.2-0.3mm的速度匀速提拉籽晶,配合熔体温度降低5-10℃,使晶体直径从初始6-8mm缩至2-3mm,消除位错缺陷。
04
等径生长控制
直径自动检测
激光扫描测量技术
采用高精度激光扫描仪实时监测晶体直径变化,通过反射信号计算直径偏差,确保生长过程中直径波动控制在±0.5mm以内。
红外热成像辅助
利用红外热像仪监测晶体表面温度分布,间接判断直径均匀性,避免因温度梯度导致的直径异常。
图像处理系统
通过CCD摄像头捕捉晶体轮廓,结合边缘检测算法动态分析直径数据,反馈至控制系统实现闭环调节。
提拉速率调节
熔体对流优化
根据熔体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