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酿造工艺方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酒类酿造工艺方案

作为在酿酒车间摸爬滚打十余年的工艺员,我常说:“酿酒就像养孩子,从选粮到装瓶,每一步都得揣着小心、带着温度。”这些年跟着师傅学,带着徒弟干,从手忙脚乱的学徒到能独当一面的工艺负责人,我把酿酒的”里子”摸了个透。为了让新手少走弯路,也为了把老一辈传下的经验系统化,今儿就把这套”从粮到酒”的全流程工艺方案细细道来。

一、方案背景与核心目标

刚入行时,师傅总念叨:“酿酒没巧,全在手到。”可后来我发现,光凭经验不行——不同年份的粮食淀粉含量有差异,车间温湿度随季节变,新招的工人手法不一……这些变量要是没个规范的工艺方案兜底,酒质容易”坐过山车”。

咱们这套方案的核心目标就仨:一是把老师傅的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操作标准,让”手到”变成”按标到”;二是控制生产中的关键变量,稳定出酒率和酒质;三是保留传统工艺的”魂”,比如固态发酵的微生物多样性,同时融入现代检测手段,让老手艺更”聪明”。就像我师傅说的:“老规矩不能丢,但温度计和pH试纸也得会用。”

二、全流程工艺详解(以浓香型白酒为例)

2.1原料选择与预处理:粮食是酒的”根”

选粮这关,我交过学费。刚当工艺员那年,车间进了批高粱,看着颗粒饱满,一测淀粉含量才62%(正常得65%以上),结果发酵时出酒率比平时低了5个点,师傅指着粮堆叹气:“粮食不壮实,酒哪来劲头?”

选粮标准:主粮优先用红缨子高粱(支链淀粉占比高,耐蒸煮),其次是大米、糯米(增加甜味)、小麦(提供蛋白质)、玉米(增加香气)。所有粮食需满足:杂质≤1%(避免杂菌滋生)、水分≤13%(防止霉变)、无虫蛀粒(虫蛀粒会产生苦味物质)。

预处理三步:

①清选:用振动筛+色选机去杂质,我习惯蹲在筛子边抓把粮食搓搓——好粮搓起来有沙沙的清响,掺了石子的会”咔嗒”响;

②浸泡:高粱用30℃温水泡8-10小时,手捏能透心软但不烂(泡太透淀粉流失,泡不够蒸煮不透);

③蒸煮:常压蒸粮1.5小时,要求”熟而不黏,内无生心”。我常掀盖捏一粒——咬开中心没白芯,指甲能轻易掐扁,这火候就对了。

2.2制曲:酒曲是酒的”骨”

车间有句老话:“曲是酒之魂,好曲出好酒。”记得第一次看师傅制曲,他抓起一把曲胚闻了闻:“这曲房温度高了2℃,香味偏冲。”我凑过去,果然有股酸馊味——那是杂菌过度繁殖的信号。

制曲流程:

①粉碎:小麦+10%豌豆(增加蛋白质)粉碎成”梅花瓣”(过20目筛的占60%),太细曲胚易黏,太粗保水差;

②拌料:加40%温水(手捏成团,落地能散),我常偷师师傅的手法——手掌像揉面似的,把面疙瘩里的空气挤出来;

③压胚:机械压制成37cm×26cm×6cm的方块(厚度影响升温速度),边角要齐整,否则发酵不均;

④培菌:曲房先铺稻壳,曲胚立放留2cm间隙。前3天升温到55℃(上霉期),第4-7天控温60℃(潮火期),第8-15天缓降到45℃(大火期),最后10天降至30℃(后火期)。每天得掀帘看曲胚表面——“穿衣”(白色菌丝)均匀、“起霉”(黄色孢子)密集,这曲才算成。

2.3发酵:窖池是酒的”家”

发酵这步最考验耐心。我值过三年窖池夜班,冬天裹着军大衣蹲在窖边,夏天顶着38℃高温测温度,就为摸透”窖池的脾气”。

入窖条件:

粮醅比例:粮:曲=10:1(新窖可稍高,老窖微生物丰富可降低);

水分:53-55%(手捏成团,指缝见水不滴);

酸度:1.8-2.2(pH≈3.8,抑制杂菌,促进酵母);

温度:“前缓、中挺、后缓落”,入窖温度20-22℃(冬季稍高,夏季稍低)。

发酵管理:

①封窖:用泥封30cm厚(窖泥要提前养,含己酸菌、甲烷菌等功能菌),我常蹲在窖边检查泥层——有裂缝得及时补,漏气了杂菌进去,酒就带邪味;

②测温:每天早中晚各测一次,重点看”顶温”(发酵第7-10天,温度升到32-35℃,太高会烧窖,太低发酵不彻底);

③看醅:发酵20天后取样,好的酒醅应该”红、软、香”——颜色暗红(淀粉转化彻底)、手捏柔软(蛋白质分解好)、凑近有浓郁酵香(说明酵母活跃)。

2.4蒸馏取酒:火候是酒的”韵”

蒸馏像变魔术——酒醅里的酒精、香味物质,全靠这把火”拎”出来。我师傅教我”看花摘酒”,一开始我盯着酒花发懵,后来蹲在接酒口看了上百锅,才摸出门道。

蒸馏操作:

①上甑:“轻、松、薄、匀、平”五字诀,我记着师傅的话:“上甑像撒渔网,不能压,不能堆,蒸汽才能匀着往上走。”每撒一层,等蒸汽冒匀了再撒下一层,整个过程得40分钟;

②火候:大汽追尾(上汽前用大火)、缓汽蒸馏(上汽后保持0.1MPa压力)、大气追尾(断花后用大火追酒尾);

③摘酒:看酒花——大清花(酒度75%vol以上,花大如豆,消失慢)、小清花(65-75%vol,花小如米)、绒花(50-65%vol,花细如绒)、碎花(50%vol以下,花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