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经鼻腔吸氧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培训考核及答案
经鼻腔吸氧技术是临床常用的氧疗手段,操作虽看似简单,但因涉及鼻腔黏膜接触、氧气流量调节、湿化管理等环节,若操作不当或护理不到位,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以下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机制、预防措施、处理方法,结合培训考核内容及答案展开说明。
一、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处理要点
(一)鼻黏膜损伤
发生机制:长期高流量吸氧(>5L/min)时,干燥氧气直接冲击鼻前庭及鼻中隔黏膜,导致黏膜脱水、脆性增加;鼻导管材质过硬(如普通塑料导管)或管径与鼻腔不匹配,反复摩擦黏膜;操作时未充分润滑导管,强行插入导致黏膜擦伤;患者频繁揉鼻、自行调整导管位置,加剧机械刺激。
预防措施:
1.选择软质硅胶鼻导管,根据患者鼻腔大小选择适宜管径(成人常用1416号,儿童812号),避免过粗压迫黏膜。
2.吸氧前用生理盐水或液状石蜡润滑导管前端(约23cm),插入时动作轻柔,深度以导管前端达鼻翼至耳垂距离的2/3为宜(约57cm),避免过深损伤鼻甲。
3.调节氧流量遵循“低流量起始、逐步调整”原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初始流量控制在12L/min,普通患者一般不超过4L/min,需高流量时(如急性呼吸衰竭)配合湿化装置使用。
4.每46小时检查鼻黏膜状态,观察有无红肿、渗血,若患者主诉鼻痛,及时调整导管位置或更换对侧鼻孔吸氧,每日更换鼻导管1次。
处理方法:
轻度损伤(黏膜充血无渗血):暂停吸氧30分钟,用生理盐水棉签清洁鼻腔,涂抹维生素E软膏或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
中度损伤(少量渗血):用无菌棉球轻压止血,暂停经鼻吸氧,改为面罩吸氧24小时,待黏膜修复后再恢复鼻导管吸氧。
重度损伤(活动性出血):立即停止吸氧,用1%麻黄碱棉片填塞鼻腔压迫止血,必要时请耳鼻喉科会诊,避免血液误吸。
(二)氧中毒
发生机制: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气(>60%),超过24小时可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氧自由基大量产生,损伤肺泡毛细血管膜;中枢神经系统因高氧分压抑制γ氨基丁酸合成,引发神经兴奋性增高。
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患者吸氧浓度维持在25%45%(氧流量25L/min),需高浓度吸氧时(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连续使用不超过48小时,之后降至40%以下;COPD患者需低浓度持续吸氧(<35%),避免抑制呼吸中枢。
2.动态监测血氧指标: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SpO?)监测仪,维持SpO?在92%95%(COPD患者90%93%),避免SpO?长期>98%。
3.定期评估氧疗效果:每2小时听诊双肺呼吸音,观察患者有无咳嗽、胸痛、烦躁等氧中毒前驱症状;每日查动脉血气分析,若PaO?>100mmHg且持续6小时以上,需降低氧浓度。
处理方法:
立即降低吸氧浓度至40%以下,或暂停吸氧1530分钟,改为间断吸氧(吸1小时停15分钟)。
出现咳嗽、胸痛者,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1mg/次,每日2次)减轻气道炎症;烦躁、抽搐者,静脉注射地西泮510mg(缓慢推注),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重肺损伤(如肺不张、肺水肿)时,转重症监护室(ICU)行机械通气,采用呼气末正压(PEEP)改善氧合,同时使用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2g/d静脉滴注)清除自由基。
(三)二氧化碳潴留
发生机制:慢性低氧血症患者(如COPD)依赖低氧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维持呼吸,若突然吸入高浓度氧气(>35%),PaO?迅速升高,解除低氧对呼吸中枢的刺激,导致肺泡通气量下降,CO?排出减少,引发Ⅱ型呼吸衰竭。
预防措施:
1.明确患者基础疾病:对COPD、支气管扩张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优先选择低流量吸氧(12L/min),氧浓度控制在24%28%。
2.采用控制性氧疗:初始吸氧30分钟后复查血气,若PaCO?较前升高<10mmHg且pH>7.25,可维持当前流量;若PaCO?显著升高或pH<7.25,需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辅助通气。
3.加强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吸气4秒,呼气68秒),增加呼气末肺容量,促进CO?排出。
处理方法:
立即降低氧流量至11.5L/min,同时连接无创呼吸机(模式选择S/T,吸气压力812cmH?O,呼气压力46cmH?O),改善通气。
静脉注射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0.375g/次,每2小时1次),但需注意监测呼吸频率(维持在2025次/分),避免过度兴奋。
若PaCO?>70mmHg且pH<7.20,或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需紧急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同等学力专硕外科(真题知识回忆) (1).docx
- SAPCS模块介绍.pdf VIP
- 数字影视制作(Premiere)(山东联盟)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4年秋潍坊学院.docx VIP
- TH型集中控制型.doc VIP
- 道路工程制图 第5版 教案12 (绘制相贯体的投影).pdf
- 感统训练培训手册(适合3-13岁儿童).pdf VIP
- 《思想道德与法治》遵守法律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第五章.pptx VIP
- 2021年国开电大药剂学(本)自测答案 .pdf VIP
- 汽车消费心理学- 汽车营销策略与消费者心理.pdf VIP
- 道路工程制图 第5版 教案11 (绘制截切体的投影).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