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方案资料
方案资料
PAGE#/NUMPAGES#
方案资料
夏季中暑急救与康复方案
一、方案目标与定位
(一)核心目标
急救时效(0.5-2小时):普及中暑急救“黄金30分钟”处置流程,公众急救措施掌握率达80%,轻度中暑症状缓解率≥90%,重症中暑转运延误率控制在5%以内。
康复管理(3-7天):轻度中暑患者3天内完全康复,重症中暑患者7天内体力、器官功能恢复率达80%;并发症(如肝肾功能损伤、电解质紊乱)发生率≤3%,特殊人群康复护理覆盖率达90%。
长效预防(1-2个月):构建“急救-康复-预防”闭环体系,公众中暑预防认知率提升60%,高危场景(户外作业、密闭空间)中暑发生率降低50%,复感率控制在2%以内。
(二)方案定位
适用人群:各年龄段夏季中暑人群,优先覆盖户外作业者(建筑、快递)、老年人(≥65岁)、儿童(≤12岁)、孕产妇及合并基础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重点应用于社区家庭、户外作业点、学校、商场等高温场景。
服务定位:作为夏季中暑专项方案,聚焦“急救时效性强、康复需分阶段、预防需场景化”特点,适配现场急救、院内治疗、居家康复场景,突出“科学性、实操性、针对性”;需与急诊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协同,不替代疾病规范治疗。
二、方案内容体系
(一)基础急救与康复原则(通用适配)
核心急救技术(按中暑程度分类)
轻度中暑(头晕、多汗、乏力、体温38-39℃):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领、腰带,抬高下肢15-30°;用温湿毛巾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大血管处),或使用降温贴;口服含电解质饮料(如淡盐水、运动饮料),每次100-150ml,间隔15分钟重复1次,总量≤500ml/小时。
中度中暑(体温≥39℃、面色潮红、烦躁、呕吐):在轻度处置基础上,增加冰袋冷敷(外包毛巾,置于颈部、腋下),每10分钟更换1次;口服补液盐(按说明书冲调),避免单纯饮用白开水;持续监测体温,若1小时内体温未降或症状加重,立即拨打120。
重症中暑(热射病:体温≥40℃、意识模糊、抽搐、无汗):立即拨打120,同时实施急救:保持患者侧卧位,清理口鼻分泌物,防止窒息;用4℃左右温水(非冰水)擦浴全身,或用冰盐水灌肠(专业人员操作);禁止喂食喂水(避免呕吐误吸),密切观察呼吸、心跳,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分阶段康复管理
急性期(急救后1-2天):卧床休息,室内温度保持24-26℃;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小米粥、蔬菜汤),补充优质蛋白(鸡蛋羹、豆腐);每日监测体温3次,记录尿量(确保≥1500ml/天,判断脱水情况);避免使用辛辣、油腻食物,减少胃肠负担。
恢复期(3-5天):逐步增加活动量(从床边坐起→室内慢走),每次不超过20分钟;饮食过渡至软食(软面条、清蒸鱼),每日补充维生素(橙子、菠菜);轻度中暑者可恢复日常活动,重症者避免高强度运动(如跑步、搬运);若出现头晕、乏力反复,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
巩固期(6-7天):恢复正常活动(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每日活动30分钟(如散步、瑜伽);饮食回归均衡,增加杂粮(燕麦、糙米)摄入,增强免疫力;外出时做好防晒(戴帽、涂防晒霜),随身携带电解质饮料,预防复感。
支持系统构建
公众急救支持:编制《中暑急救口袋手册》,明确“转移-降温-补液-转运”四步流程;通过短视频演示急救操作(如冰袋放置位置、补液量控制),社区开展急救实操培训,确保公众掌握基础技能。
专业康复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中暑康复门诊”,提供电解质检测、营养评估;急诊科建立“重症中暑康复随访机制”,出院后3天内上门评估器官功能;社区公示24小时急救电话与就近医院名录,缩短转运时间。
(二)重点人群个性化方案
户外作业者(核心风险:高温暴露时间长,易发展为重症中暑;体力消耗大,康复期需兼顾补能与防复发)
急救适配:作业点配备“急救箱”(含降温贴、补液盐、冰袋、体温计),同事间开展急救互助培训;出现轻度中暑,立即暂停作业,转移至移动遮阳棚,用凉水浸湿工作服(避免过冷刺激);若出现意识模糊,立即联系项目急救员,同时拨打120,转运时持续冰袋冷敷。
康复管理:急性期(1-2天)卧床休息,每日饮用补液盐3-4次(每次500ml),补充丢失电解质;恢复期(3-5天)食用高碳水、高蛋白食物(如杂粮饭+瘦肉),每日保证2个鸡蛋、250ml牛奶,满足体力恢复需求;巩固期(6-7天)回归作业时,申请“弹性工时”(避开10:00-16:00高温时段),作业间隙每30分钟补水1次(温凉白开水+少量盐);社区每周1次到作业点随访,监测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