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听课记录及评价.docVIP

少年中国说听课记录及评价.doc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少年中国说听课记录及评价

上课铃刚响,走廊里还飘着隔壁班的嬉闹声,张老师抱着本包着蓝布皮的旧书进来了——蓝布是洗得发白的,书角卷着,像被反复摸过无数次。他把书轻轻放在讲台上,袖口沾着的粉笔灰落下来,在阳光里飘成细小的白点儿,像春天的杨花。

“先给你们看样东西。”他翻开蓝布,从书里抽出张照片。黄得发脆的相纸,上面是个穿补丁上衣的小男孩,站在土坯房门口,手里攥着本卷边的课本,旁边用铅笔歪歪扭扭写着:“1968年,我小学毕业。”“这是我爸,”张老师用指尖碰了碰照片上的小男孩,“他那时候上学要走三里地的泥路,课本是老师用蜡纸刻的,字儿印得模糊,放学还得去地里割猪草。你们现在的课本是彩印的,书包里装着平板,连作业都能在群里交——这中间的差儿,就是‘少年中国’走了半个世纪的路。”

教室里忽然静下来。我盯着照片上那个缩着肩膀的小男孩,又低头看自己摊在桌上的课本——封皮是亮闪闪的,印着“义务教育教科书”几个字,纸页光滑得能映出窗外的梧桐叶。

张老师转身写下课题,粉笔在黑板上擦出细碎的响:“《少年中国说》不是文言文,是梁启超给中国写的‘成长日记’。他写这篇的时候27岁,比我现在还小两岁,站在日本东京的教室里,攥着笔杆儿发抖——他怕中国醒不过来,更怕中国的少年们醒不过来。”

讲到“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他忽然点了后排的陈默。陈默是我们班最闷的男生,平时连回答问题都要低头抠指甲,上周运动会却咬着牙跑完了三千米,冲线时校服领口全被汗浸黄了。“陈默,你跑最后一圈的时候,腿是不是沉得像灌了铅?”张老师笑着问。陈默的耳朵红了,挠着后脑勺说:“是,我都听见自己的喘气声了,像火车鸣笛。然后我想起我妈早上塞给我的煮鸡蛋——她跟我说,跑不动就喊‘加油’,我就喊了一嗓子,居然真的冲过去了。”

教室里爆发出笑声,张老师也笑:“这就是‘潜龙’啊——不是藏在水里不动,是把劲儿攒在骨头里,等著哪天能扑棱一下,腾起来。你们看陈默,平时不声不响,可跑起步来比谁都狠,这不就是‘鳞爪飞扬’?”

讲到“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坐在我斜前方的周阳忽然举手——这小子昨天还因为课间追着篮球跑,把走廊的花盆碰倒了。“老师,‘乳虎’是不是就像我这样的?”他举着课本,封皮上画了只歪歪扭扭的老虎,尾巴翘得比头还高。张老师凑过去看,居然掏出手机拍了张照:“画得像!乳虎就得有这股子野劲儿——没长齐牙就敢吼,没学会走就想跑,等你哪天能把篮球投进筐不砸到篮板,就算得上‘啸谷’了。”全班哄笑,周阳摸着后脑勺,耳朵比陈默还红。

最让我难受的是讲到“纵有千古,横有八荒”的时候。张老师放了段视频:去年郑州暴雨,一群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蹲在齐膝深的水里,把泡在水里的课本捞起来,放在高处晾干。镜头扫到个扎马尾的女生,脸上全是泥点,手里攥着本《少年中国说》,页边都泡皱了。“这姑娘是郑州师范的学生,”张老师说,“她跟我说,捞课本的时候,想起自己上初中时,书包被雨淋过,班主任把她的书抱到办公室,用暖风机吹了一下午。‘我那时候就想,等我长大,也要给别人吹一次书。’”

教室里静得能听见窗外的梧桐叶飘下来的声音。坐在我旁边的林晓掏出手帕,偷偷擦了擦眼睛——她妈妈是护士,疫情期间在隔离点住了一个月,回来时瘦得颧骨都凸出来了。“我妈说,她第一次穿防护服的时候,闷得喘不过气,”林晓小声说,“可看见隔离区的小朋友举着画给她,就觉得什么都值了。”张老师走过去,拍了拍她的肩膀:“你妈当年是‘少年中国’的娃,现在是‘少年中国’的肩膀;你现在是‘少年中国’的眼睛,等你长大,就是下一个肩膀。”

下课铃响的时候,张老师把那本蓝布包着的旧书翻开,指给我们看扉页上的字——是用钢笔写的,笔锋很挺:“1985年,我读《少年中国说》,哭了;2023年,我教《少年中国说》,还是想哭。”他合上书,蓝布皮上的褶皱像他眼角的细纹:“你们把课文背下来,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有一天,当你们遇到难事儿——比如考砸了,比如累得想放弃,比如看见有人需要帮忙——能想起今天教室里的阳光,想起陈默跑圈的背影,想起周阳画的老虎,想起那个捞课本的姑娘。”

我收拾书包的时候,一片梧桐叶飘进来,落在我的课本上。叶脉像梁启超的笔锋,又像张老师的皱纹,更像我们摊开的掌纹——细细的,弯弯的,却藏着无限的力气。走出教室,卖煎饼的王阿姨在门口摆着摊,热气裹着香气飘过来,她举着铲子喊我:“小棠,要加肠不?今天的肠煎得焦焦的!”我摸了摸口袋里的零钱,忽然想起张老师说的“少年中国”。

原来它从来不是课本上的排比句,不是试卷上的简答题,是王阿姨煎饼锅里的热度,是陈默跑圈时的汗水,是林晓妈妈戴过的护士帽,是张老师那本包着蓝布的旧书,是我们写作业时蹭在脸上的钢笔印,是所有正在发芽的、正在生长的、正在热热闹闹活着的东西。

风里忽然飘来隔壁班的朗诵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我抬头看天,梧桐叶在阳光里翻着跟头,像

文档评论(0)

155****736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