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实验室培训.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洲猪瘟实验室培训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目录

01

引言与背景

02

病原学基础

03

实验室诊断方法

04

安全规范与操作

05

实操培训模块

06

总结与应用

01

引言与背景

非洲猪瘟病毒概述

病毒特性与分类

非洲猪瘟病毒(ASFV)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科的唯一成员,是一种大型双链DNA病毒,具有极强的环境抵抗力和复杂的基因组结构,可分为24个基因型,不同毒株的致病性差异显著。

传播途径与宿主范围

全球流行现状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猪、软蜱叮咬、污染的饲料或交通工具传播,家猪和野猪是主要易感宿主,但病毒不感染人类,属于严格的动物传染病。

自2018年传入亚洲后,非洲猪瘟对全球养猪业造成毁灭性打击,中国、越南等国家因疫情导致生猪存栏量骤减,经济损失超千亿美元,目前尚无商业化疫苗可用。

1

2

3

通过理论授课与实操结合,使学员掌握ASFV的病原学特征、诊断技术(如PCR、ELISA)、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BSL-3)操作规范及疫情应急处置流程。

培训目标与范围

核心能力培养

课程内容参照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FAO(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非洲猪瘟防控指南,涵盖样本采集、病毒分离、分子分型等全流程技术要点。

国际标准对标

强化兽医、疾控、养殖场等多部门协同防控能力,包括疫情报告制度、扑杀补偿机制及无害化处理技术等政策法规解读。

跨部门协作意识

模块化教学体系

由国家级ASFV参考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流行病学教授及一线防控专家联合授课,确保技术权威性与实战性。

专家团队配置

考核与认证机制

学员需通过笔试(病毒学知识)、实操(核酸提取与检测)及模拟疫情处置三部分考核,合格者颁发OIE认可的实验员资质证书。

分为基础理论(4学时)、实验室诊断技术(12学时)、现场防控演练(8学时)三大模块,采用案例研讨、虚拟仿真等多元化教学手段。

课程结构介绍

02

病原学基础

2014

病毒特性与分类

04

01

02

03

病毒结构与形态特征

非洲猪瘟病毒(ASFV)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科的唯一成员,为双链DNA病毒,直径约200纳米,具有二十面体对称的衣壳结构,外层包裹脂质囊膜,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

基因型多样性

根据p72基因序列可分为24个基因型,其中基因型Ⅱ在我国流行,其毒力变异范围从高致死率到低致病性不等,需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进行精准分型。

宿主特异性与细胞嗜性

严格感染猪科动物(家猪和野猪),主要靶向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病毒在细胞质内复制,可诱导细胞凋亡并逃避免疫监视。

抗原特性与血清型

目前已知8个血清群,但各血清型间交叉保护性差,这是疫苗研发的主要障碍,病毒编码的CD2v蛋白是重要的免疫逃逸因子。

直接接触传播

通过感染猪的血液、组织液、排泄物等直接接触传播,病毒在康复猪体内可持续带毒长达6个月,成为潜在传染源。

媒介生物传播

钝缘软蜱是重要的生物媒介,病毒可在蜱体内复制并经卵传播,形成自然疫源地,蜱叮咬传播效率高达90%以上。

污染物间接传播

病毒在环境中稳定性极强,可在冻肉中存活数年,通过污染的饲料、车辆、器具等机械传播,需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

气溶胶传播

在密闭空间内可通过短距离气溶胶传播,特别是在高病毒载量的急性感染期,养殖场需加强空气过滤系统建设。

传播机制与途径

流行病学特征

时空分布规律

呈现明显的地理聚集性,非洲为原发地,欧洲、亚洲相继暴发,我国呈现点状散发、区域性流行特点,雨季发病率显著升高。

流行株变异监测

当前流行毒株以基因Ⅱ型强毒株为主,但监测发现部分自然弱毒株的出现,需通过ORF基因缺失检测鉴别野毒与疫苗毒。

跨物种传播风险

虽然主要感染猪只,但近期研究发现某些蜱种可感染人类细胞系,提示需要加强人畜共患病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

持续感染与潜伏期

潜伏期4-19天不等,亚急性感染猪可成为隐蔽传播源,需采用qPCR与ELISA联合检测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03

实验室诊断方法

样本采集与预处理

样本类型选择

优先采集脾脏、淋巴结、肾脏等高病毒载量组织,同时需兼顾血液、血清及环境拭子样本,确保检测覆盖全面性。样本需低温保存并避免反复冻融,以维持病毒核酸完整性。

生物安全处理

所有样本需在BSL-3级实验室环境下操作,使用专用密封容器运输,严格遵循灭活程序(如56℃加热30分钟)以降低感染风险。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护服、口罩及护目镜。

样本均质化与核酸提取

组织样本需经机械研磨或酶消化处理,采用酚-氯仿法或商业化试剂盒提取病毒RNA/DNA,确保提取效率并避免抑制剂残留影响后续检测。

分子检测技术

等温扩增技术(LAMP)

利用BstDNA聚合酶在恒温条件下扩增靶序列,通过浊度或荧光信号判读结果。适合基层实验室快速诊断,但需注意引物设计和交叉污染控制。

全基因组测序

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如Illumi

文档评论(0)

glb15545438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