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错别字专题训练.docxVIP

中考语文复习错别字专题训练.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复习错别字专题训练

在中考语文的版图中,基础知识的考查如同基石,而错别字的辨析与改正,便是这基石中不容有失的一环。它不仅关乎卷面的整洁与规范,更直接反映了同学们对汉语言文字的掌握程度与严谨的治学态度。许多同学在这一环节常常因一时疏忽或基础不牢而失分,实为可惜。因此,在复习备考之际,我们有必要对常见错别字进行一次系统梳理与专项训练,以期在考场上从容应对,准确无误。

一、错别字的成因分析

要攻克错别字难关,首先需洞悉其产生的根源。常见的错别字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1.形近致误:汉字中有许多字形体相似,仅一笔之差或偏旁略有不同,极易混淆。例如:“己、已、巳”,“辩、辨、辫”,“即、既”,“燥、躁、噪”等。

2.音近致误: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在书写时易张冠李戴。例如:“必须”与“必需”,“反应”与“反映”,“权利”与“权力”,“截止”与“截至”等。

3.义近致误:意义相近的字或词,在使用时因对细微差别把握不准而误用。例如:“收集”与“搜集”,“爆发”与“暴发”(部分语境下)。

4.形义不明致误:对汉字的构造(如形声字的形旁表义)或词语的来源、典故不了解,导致写错。例如:“墨守成规”易误作“默守成规”(“墨”指墨子),“再接再厉”易误作“再接再励”(“厉”通“砺”,磨砺)。

5.笔误致误:书写时粗心大意,多笔少画,如“酒”少写一横,“考”多写一撇,“武”多加一撇等。

6.成语典故误写:许多成语有其固定的出处和写法,随意改动易出错。例如:“滥竽充数”不能写成“滥芋充数”,“世外桃源”不能写成“世外桃园”。

二、常见错别字类型及辨析策略

针对以上成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辨析策略,有的放矢地进行纠正:

(一)形近字辨析

策略:抓住字形细微差别,比较记忆。

*示例1:“己、已、巳”:己(jǐ)不封口,已(yǐ)半封口,巳(sì)全封口。

*示例2:“辩、辨、辫”:“辩”(biàn)中间有言,用于言辞争辩;“辨”(biàn)中间有点,用于辨别分析;“辫”(biàn)中间有丝,用于发辫。

*示例3:“燥、躁、噪”:“燥”(zào)有火,指干燥;“躁”(zào)有足,指急躁;“噪”(zào)有口,指声音嘈杂。

(二)音近字辨析

策略:结合词语语境,理解字义区别。

*示例1:“必须”与“必需”:“必须”(bìxū)为副词,强调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如“必须努力”;“必需”(bìxū)为动词,指一定要有,不可缺少,如“生活必需品”。

*示例2:“反应”与“反映”:“反应”(fǎnyìng)指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或物理、化学反应;“反映”(fǎnyìng)指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或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示例3:“度过”与“渡过”:“度过”指时间上的经过,如“度过假期”;“渡过”指空间上的通过,尤指涉水、困难时期等,如“渡过难关”。

(三)义近字及成语辨析

策略:明确词义,追溯词源,牢记固定搭配。

*示例1:“化妆”与“化装”:“化妆”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化装”指改变装束、容貌,假扮。

*示例2:“走投无路”与“铤而走险”:“走投无路”的“投”是投奔之意;“铤而走险”的“铤”是快走的样子。

*示例3:“脍炙人口”:“脍”是切细的肉,“炙”是烤肉,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称赞和传诵。不能写成“烩炙人口”。

(四)综合辨析方法

1.结构分析法:利用汉字形声字的特点,通过形旁推断字义。如“晴、睛、请”,形旁分别是“日、目、言”,意义与太阳、眼睛、言语相关。

2.口诀记忆法:将易混字编成口诀,帮助记忆。如“横戌(xū)点戍(shù)空心戊(wù)”,“点撇为‘辨’,有言为‘辩’,绞丝为‘辫’”。

3.语境运用法:将字词放入具体的句子中,通过上下文判断其正确性。

4.勤查字典法:遇到不确定的字词,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这是最根本也最可靠的方法。

三、专题训练

(一)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兴高彩烈()2.穿流不息()3.迫不急待()

4.走头无路()5.再接再励()6.金壁辉煌()

7.莫不关心()8.一愁莫展()9.悬梁刺骨()

10.滥芋充数()11.世外桃园()12.默守成规()

13.娇揉造作()14.披星带月()15.直接了当()

(二)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他历尽坚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B.我们要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C.这篇文章的观点很鲜明,论据也很充分。

D.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矛。

(三)改正下列语段中的错别字(每句一个)

文档评论(0)

快乐开心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