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思政课研讨的活动心得.docVIP

开展思政课研讨的活动心得.doc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展思政课研讨的活动心得

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研讨室窗户时,我正攥着笔在笔记本上画圈——笔帽上的橡胶圈都被我拧得发亮,满脑子还晃着上周上课的糗事:讲戍边战士的家国情怀,后排男生突然举手问“老师,他们冬天吃的饺子是酸菜馅还是萝卜馅?”我当时站在讲台前,看着他眼里的认真,突然意识到:我把“英雄”讲成了distant(遥远的)符号,却忘了把他们拽进学生的“日子”里。

研讨室的投影仪“咔嗒”一声亮了,首先上台的是三中的李老师。她没急着放PPT,先举着本皱巴巴的周记本:“上周我让学生演《觉醒年代》的小剧场,咱班最害羞的林晓雨居然主动要演陈延年。你们看她写的——”投影仪投出页面,字迹歪歪扭扭,末尾还沾着点蓝墨水:“我穿着妈妈的黑布裙当‘囚服’,站在教室后面的‘刑场’(其实是放扫帚的角落),班长喊‘行刑’的时候,我突然想起爸爸说过,爷爷当年也当过地下党,被国民党抓过,奶奶说他临出门前还往兜里塞了块桂花糕。我突然就哭了,觉得陈延年不是课本里的名字,是那个没吃到桂花糕的哥哥。”

教室里静了一瞬,坐在我旁边的张老师抽了抽鼻子:“我上次讲‘改革开放’,放了十分钟纪录片,学生们都在底下抠笔盖。后来我找了我爸的旧自行车——就是那种二八大杠,前梁上还刻着‘万元户’的红漆字,搬去教室。学生们围过来摸车座上的裂痕,我爸站在旁边说:‘以前我骑这车跑三十里卖西瓜,要攒三个月才能给你妈买件的确良衬衫;现在你们坐着电动车去摘草莓,半小时就能到村口的采摘园。’你猜怎么着?当天晚上有个学生发朋友圈,拍了他爷爷的旧算盘,配文:‘爷爷说这算盘打了二十年,现在换成手机里的计算器,可算的还是咱老百姓的好日子。’”

“对喽!”墙角的王老师突然拍了下桌子,茶缸里的水都溅出来:“我教了三十年思政课,以前总想着‘把大道理讲透’,后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思政课不是‘灌鸡汤’,是‘熬粥’:得把‘家国情怀’熬进奶奶的粮票里,把‘信仰’熬进爸爸的自行车里,把‘英雄’熬进学生自己的故事里。习近平总书记不是说过吗?‘思政课要像盐,但不能光吃盐,得把盐撒到菜里’。你光给学生吃盐,他们肯定嫌苦;撒到菜里,他们才会觉得‘哦,原来这就是咸鲜’。”

这话像往我心里投了颗小石子,涟漪散了好几天。当天下午我就翻出奶奶的旧布包——里面装着五张皱巴巴的粮票,最大的面值是五斤,最小的是半两。第二天上课,我把布包放在讲台上,没急着讲“计划经济”,先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见过奶奶用粮票换东西?我奶奶当年用半两粮票换过一颗水果糖,要藏在枕头底下三天,才舍得给我舔一口。”

学生们瞬间围了过来,前排的小宇举着手机喊:“老师,我爷爷有辆旧摩托车!他说以前跑运输,要带两桶汽油,现在他开电动车,说‘比以前快十倍,还不用闻汽油味’!”后座的朵朵举着个陶瓷罐:“这是我太姥姥的腌菜坛,她以前用坛子里的萝卜干换过邻居的鸡蛋,现在我们家吃的萝卜干是超市买的,包装上写着‘有机’!”

我站在旁边,看着学生们凑在一起翻旧物件,有人摸粮票上的花纹,有人闻陶瓷罐里的腌菜味,有人举着手机拍摩托车的照片——突然就想起研讨会上李老师说的话:“思政课的光,不是PPT上的大标题,是学生眼里的好奇。你把‘天上的月亮’拉到‘地上的路灯’,他们自然会顺着光走。”

晚上回家,我翻出上周的教案,把“戍边战士的英雄事迹”改成了“戍边战士的日常”:找了个戍边战士的朋友圈——他发过一张照片,雪地里的帐篷前,战友们举着饺子碗,配文“今天包了酸菜馅饺子,比去年的萝卜馅香”;还找了个学生的表哥,正在新疆当兵,让他录了段语音:“我昨天帮牧民赶羊,跑了五公里,鞋里进了雪,脚冻得发麻,可牧民阿姨给我端了杯奶茶,说‘小伙子,喝了暖身子’。我突然觉得,我守的不是边境线,是阿姨的奶茶,是你们的课本,是所有能安心吃饺子的日子。”

周末批改作业,小宇写:“老师,我以前觉得‘家国情怀’是大口号,现在觉得是爷爷的旧摩托车,是奶奶的粮票,是戍边哥哥的酸菜饺子。原来英雄不是住在课本里的人,是帮我们守着好日子的人。”

那天晚上我坐在书桌前,看着窗外的月亮,突然想起研讨室窗外的早读声——“少年强则国强”,风把这句话吹进耳朵里,比任何时候都清晰。原来思政课从来不是“教”学生什么,是把“大道理”拆成“小日子”,把“别人的故事”变成“自己的故事”。就像李老师说的:“你给学生开一扇窗,他们会自己爬进去,变成故事里的人。”

此刻我坐在办公桌前,手里攥着学生的作业,窗外的桂香又飘了进来——这次不是紧张,是雀跃。明天上课,我要带小宇的爷爷和他的旧摩托车来,让爷爷给学生们讲:“当年我骑这车跑三十里卖西瓜,现在你们坐着电动车去摘草莓,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不是什么遥远的梦,是日子一天比一天甜。”

风又吹进来,翻起我桌上的教案,刚好翻到“思政课的心得”那页,我写了一句话:“所谓思政课,不过是让学生知道:所有的大道理,都藏

文档评论(0)

155****736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