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果累累的张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硕果累累的张洁.doc

张洁,当代女作家。1937年 4月27日出生于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解放前,父亲在香港担任一家大型文学杂志社的编辑,后曾到延安,与共产党人交往。解放后,成为民盟负责人之一,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被划成“右派”,劳改了二十年。母亲曾任乡村小学教师,为生活所迫,当过佣人,工厂的收发员等。   张洁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母女俩相依为命,含辛茹苦,在动荡中度过凄凉的漫长岁月。抗战时期,她们奔波桂林,辗转陕西,直到解放。特殊的家庭背景,坎坷贫困的生活经历,使张洁自幼就深深感受到了孤独与寂寞,尝到了人世的辛酸,也磨练了她顽强的意志,养成倔强的性格,培养了她独立观察生活的能力。   童年时代的张洁非常喜爱艺术,愿意看“皮影戏”。抗战时兵荒马乱,曾有很多大、中、小学的教师逃到她生活的农村,带去了不少书籍、音乐。张洁就读的小学里,音乐老师教她们唱外国名曲,有时还配上中文歌词。她平生第一次听到了那样好听的歌曲,那样动听的旋律。同时,她还读到了难得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她开阔了眼界,心里升起了好多梦想。50年代初期,张洁在抚顺读中学,1956年高中毕业,而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学习。在大学读书期间,她经常在阅览室里苦读,大量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她对诗歌发生兴趣,曾动手写起歌来。对音乐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尤其喜欢交响乐和意大利的声乐。为此,她省吃俭用,买昂贵的门票进城听音乐会,看歌舞演出。1960年,张洁从大学毕业,分配到第一机械工业部,以后长期在工业部门工作。文革期间,她曾被下放到“五七”干校,1972年返回北京原机关工作。张洁在个人生活上经受了许多打击和痛苦,上有老母,下有幼女,她以坚强的毅力,曾长期支撑着一个三代女性的家庭。   粉碎“四人帮”之后,张洁终于开始文学创作,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1978年她发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是她迈进文坛的开篇之作。小说在《北京文艺》上一发表,立刻引起文坛瞩目,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并荣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清新亮丽,别具一格,显露了张洁非同寻常的创作才华。她笔下那老少两代音乐人从长笛中,从自己的心灵深处吹奏出来的命运交响曲,带着大森林浓郁的气息,带着鲜明的时代特色,通过她精巧的构思,优美的文字,细腻的感情,委婉而生动地展现出来。小说充满了诗的意境,像一幅淡雅朴素的画。接着她又发表了散文《哪里去了,放风筝的姑娘》,表现出同样的艺术特色。张洁的艺术才能和她那深厚的生活积累,使她的创作激情如同掀开闸门的一江春水,奔腾跳跃,其势惊人。1979年,张洁先后发表了短篇小说《有一个青年》、《含羞草》、《非党群众》、《谁生活得更美好》、《忏悔》、《爱,是不能忘记的》;散文《挖荠菜》、《拣麦穗》;电影文学剧本《寻求》、《我们还年轻》,表现了这位文坛新秀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她的作品一经发表,常常反响十分强烈。《爱,是不能忘记的》和《拣麦穗》所涉及的婚姻道德和感情生活问题的尖锐性及其艺术表现的新颖性,引起文坛激烈而持久的讨论。《有一个青年》改编成电视剧,在国庆三十周年期间由中央电视台播放。《谁生活得更美好》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一名刚登文坛的女作家竟能蝉联全国文学创作奖,实在难得。她的《挖荠菜》又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   这篇课文写了一位关心儿女们成长的母亲,通过回忆自己童年时代的苦难,向孩于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作者围绕着挖荠菜这件事,浮想联翩,娓娓而谈,读起来真像看见了妈妈的泪眼和笑脸,听见了她那既辛酸又热切的话语。《挖荠菜》不同于一般的忆苦思甜的文章,作者针对当前社会青少年的思想特点,提出严肃的“代沟”问题,动情地描述了两代人在挖荠菜、吃荠菜上所反映出来的隔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认识,对年轻人的爱护和关心。把如何看待过去和现在,如何看待苦和乐,怎样珍惜今天的幸福,怎样得到幸福这些重大人生问题摆到读者面前,让人们去认真思考。   1979年,张洁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随后又出席了全国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1980年,她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又获丰收。《谢谢你,乌梅》、《梦》、《盯梢》、《柳哨》、《白玉兰》、《伯伯》等一批散文就像朵朵鲜花,盛开在文学园地里。短篇小说《我不是个好孩子》、《未了录》、《场》、《漫长的路》、《用三根弦奏完自己的歌》、《第六棵白杨树》、《雨中》等。这一年,《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先后由北京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0年,张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1年4月,张洁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在《十月》四、五期上连载,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响和争议,几乎成为首都文坛甚至社会上一个惹人注目的事件。张洁细心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从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到语法修辞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