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理论课教案.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微生物学理论课教案.doc

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微生物学理论课教案 课程类型:必修课(专业基础课) 课程编号:0908252034、0908152036 学 时: 64学时 学 分: 4 授课班级: 2004级生物技术本科、生物科学本科 使用时间: 2005-2006年 下学期 教 材: 周德庆编,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2年5月 参考书:黄秀梨编,微生物学(第二版). 北京:高教出版社,2003年1月 考核方式: 考试 主讲教师: 张尔亮 序 言 一、教学课题:序言。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了解微生物是什么?做什么?以及它们与人类的特殊关系;明确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展望未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肩负的重任。 二、计划学时:1学时 三、教学目的: 掌握:微生物学的概念、主要特点及五大共性。 熟悉:微生物的类群 了解: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四、教学重点: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和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五、教学难点:微生物学的发展史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 七、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什么是微生物: 1、介绍微生物的概念:是一类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下、形体微小、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类群: 非细胞型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拟病毒 细胞型生物:(1)、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胞、支原体等(2)、真核生物:真菌(霉菌、酵母菌)、藻类等。3、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结构简单、进化低 (二)、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介绍微生物学的起源;获得的重大成果;我国的成果及展望。从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这五个时期加以介绍。 (三)、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微生物是自然界最小的生物,由于它们具有多样的形态结构,生活周期,生理生化作用,这使它们具有许多明显区别于其实生物的特征如下:(重点是前五大特性) (1)个体最小,形态最简 (2)胃口最大,食谱最广 (3)繁殖最快,数量最多 (4)变异最易,抗性最强,休眠最长 (5)种类最多,分布最广 (6)起源最早,发现最晚 此外,a,微生物具有其它生物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例如可在其它生物无法生存的极端环境下生存和繁殖,具有其它生物不具备的代谢途径和功能,如厌氧生活、生物固氮和不释放氧的光合作用等,反映了微生物极其丰富的多样性;b,微生物具有其它生物共有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生长、繁殖、代谢、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等,甚至其基因组上含有与高等生物同源的基因,这充分反映了生物高度的统一性;c,微生物个体小、结构简、生长周期短,易大量培养,易变异,重复性强等优势,十分易于操作。微生物具备生命现象的特性和共性,将是进一步解决生物学重大理论问题,如生命起源与进化,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实际应用问题,如新的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能源、粮食等的最理想的材料。 (四)、微生物学及期分科:微生物学的概念及不同的分类方式。 八、思 考 题: 1、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分为纳几个时期? 代表人是谁? 主要成就有哪些? 各时期的特点如何? 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什么?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一、教学课题:第一节、细菌,第二节、放线菌,第三节、蓝细菌,第四节、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螺旋体 二、计划学时:8学时 三、教学目的: 1、掌握:原核微生物的主要特点,以及原核微生物的细胞形态结构。 2、熟悉:革兰氏阴、阳性细菌细胞壁的结构。 3、了解:放线菌、蓝细菌及其相近的微生物如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结构、特点及生活史。 四、教学重点: 1、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 2、细菌的细胞结构,一般结构,特殊结构。 3、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五、教学难点: 1、革兰氏阴、阳性细菌细胞壁的结构; 2、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3、细菌的特殊结构。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 七、教学步骤及内容: 第一节、细菌 细菌(bacteria)是微生物的一大类群,在自然界分布广、种类多,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是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由于细菌的细胞结构在原核生物中具有代表性,而且近年来研究得较为深入,故作为本章重点。 一、细菌的形态和排列 尽管细菌种类繁多,就单个有机体而言,其基本形态可分为球状、杆状与螺旋状三种:分别被称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一) 球菌 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它们中的许多种,在分裂后产生的新细胞常保持一定的空间排列方式,在分类鉴定上有重要意义。 1、单球菌 细胞单个,分散。 2、双球菌 细胞沿一个平面分裂,新个体成对排列。如肺炎双球菌。 3、链球菌 细胞沿一个平面分裂,新个体不但可保持成对

文档评论(0)

独孤默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