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绪言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由于它研究的对象以及研究的任务,同
人类活动密切关联,因此远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近代科学发达之前,人
类对于居住地周围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基本知识,业已知
晓不少,这些知识既可看做是自然地理学的萌芽,又是自然地理学发展的基
本资料准备。
一般可以把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分为如下三个阶段: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
纪前期,以著名的德国科学家亚历山大·洪堡德的科学活动与学术著作为界,
以前为第一阶段。在此阶段中,自然地理学还处于经验积累的时期,主要以
了解地理事实、记录山川形势、游历四方奇胜、进行探险发现等活动为主。
从洪堡德开始直至本世纪六十年代,为自然地理学的第二阶段。在此阶段中,
已不把某一项自然现象只看成孤立的、彼此无关的静态组合,而是力求从众
多的地理现象中,采用比较的方法,追索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逐步地认识
到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间的自然要素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
作用,并且从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集中的而不是分散的、深入的而不是表
象的、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等观点,总结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自然地理规律,
例如著名的自然地理地带性规律,就发端于洪堡德,并经过俄国的道库恰也
夫乃至随后许多人的深入探讨,才逐步臻于完善。同时自然地理学中的各个
部门,例如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地图学等,
在此一阶段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 1960年以后到现在,可视为自然地
理学发展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企图进一步以定量的精确判断来取代
定性的文字描述;以预测和模拟代替对现状的分析和说明;以抽象的反映本
质的数学模型去反映具体的庞杂的自然地理现象;以合理的趋势推导与类推
法,去代替简单的因果关系分析;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去革新传统的研究方法。
世界地理学领域在这一阶段所出现的 “地理革命”、“计量地理”、“解释
学派” (亦称“剑桥学派”)等,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这种趋势。
现代自然地理学,在经历了这几个发展阶段之后,现正处于一个即将突
破的边缘。近十余年来的酝酿,1976年在莫斯科召开的第23届国际地理学
大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动向,都说明了这一点。自然地理学向何处去?已经引
起世界各国地理学家们的深切关注。
近代地理学兴起的 “故乡”之一——德国,从洪堡德、李戴尔、李希霍
芬、彭克等时代起,在长达一个世纪的进程中,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统一思想。
他们逐渐感到对于 “基础理论的研究是不够的”。许多应用地理学家一再提
出需要发展地理学基础理论,并希望把这种理论应用到预测性的工作中,以
代替大量的、描述性的传统地理学。德国的这一思想,应当认为是有普遍意
义的。
现代自然地理学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的特征:
一、对具体的地理过程或各个不同的自然区域,逐步地从原先表象的描
述及定性的分析,转入朝着抽象概括与数量表达这样的方向发展。力图将其
研究对象的形态与本质、结构与功能、方向与速度、稳定与变化、激励与响
应等,有机地综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动态变化的统一体系,发展新概念、新
理论和新方法。
二、增加或重视了实验技术的比重,引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目前已初
见成效的如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遥测遥感技术的应用等,由于它们适宜于在
自然地理研究中变量多、演化快、范围广、关系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因
此对这些技术手段的引进与研究蓬勃开展,方兴未艾。美国地理学家在其论
文中称:“对新科学技术的应用是不能妥协的”;法国地理学家也认为:“科
技革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新方法不是目的,而是重新认识地表的新
手段”。苏联和波兰等国也都十分重视。
应用这些新的技术手段,不仅能迅速地得到大量的自然地理信息,而且
能更准确更及时地分析出所得的结果。这就使得自然地理学在理论与实验两
个方面,都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据李旭旦所举例子:美国科学家,曾经采用
概率论类推法,以解放初期前七年的中国人口统计为依据,寻找出城市面积
扩大 (在卫星所摄之图象上量算)与人口增长的比例关系,以此建立模型,
对中国城市人口的增长数字,进行评估和预测,其准确程度达到90%以上。
三、数学和物理学开始成功地运用于自然地理分析当中。在表达自然地
理规律方面,逐渐呈现 “模式化”的趋向。对于自然地理质量优劣的评价、
对于自然地理过程的模拟、对于自然地理过程演化趋势的预测、对于自然地
理基础理论的完善……,已经成为人们不断探求的目标。在这种探索的路途
上,诸如传导理论、热力学理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