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介绍讲义_.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 一、明朝的建立 二、明初的制度建设 三、靖难之役与永乐政局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 基 本 史 料 《明实录》:3045卷。实录主要利用档案删润而成,按照年月日记载每一皇帝在位期间的军国大事,是明代基本史实最完整、最系统的原始材料。 《国榷》:明末清初谈迁撰,共108卷。以实录为主,参考其他材料编成,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明通鉴》:清夏燮撰,96卷。详略得体。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 基 本 史 料 《明史》:332卷,二十四史之一。比较全面地概述了明代的历史。 《大明会典》:分类记载明代各种典章制度及其变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大明一统志》:记载明前期全国地理方面的情况。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 基 本 史 料 明代的野史笔记数量相当庞大,涉及方方面面,许多重要史料可以弥补正史和其他史著的不足。野史笔记的史料价值差距很大。 谢国桢 《明清笔记谈丛》 明朝的建立 “小明王”与“大明皇帝” 1351年,颖州白莲教首领刘福通起义。 1352年,25岁的朱元璋投靠郭子兴部下为卒,提升很快,并成为郭子兴的女婿。 1355年,韩林儿称“小明王”。是年,郭子兴病亡,小明王命朱元璋任元帅。 1356年,朱元璋攻克江南重镇集庆(今江苏南京),继续尊小明王之正朔,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略,发展生产,积蓄力量。 明朝的建立 “小明王”与“大明皇帝” 1363年,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确立了其在南方的霸主地位。 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 1366年,朱元璋害死小明王,停止使用“龙凤”年号。 1367年,朱元璋击败张士诚、方国珍,南方大局已定。 明朝的建立 “小明王”与“大明皇帝” 1367年,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为号,发动北伐。 1368年正月,朱元璋则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同年八月,攻克大都,元亡,改大都为北平。 明朝的建立 明太祖像 明初的制度建设 行政制度 明初沿袭元制,中书省掌行政,为宰相机构,统领六部。但从明初开始,已有意限制宰相权力,宰相多不满员,僚属也大为削减。 《太祖实录》卷一一七 洪武十一年(1378),“胡元之世,事专中书。凡事必先关报,然后奏闻。其君又昏蔽,是致民情不通,寻至大乱,深为可戒”。 《明史》卷二《太祖本纪》 “奏事毋关白中书省”。 明初的制度建设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陵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 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以谋反之罪杀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宣布废除中书省及丞相,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等具体行政机构。从此,中国历史上的宰相制度不复存在。 行政制度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吏部 皇 帝 明初的制度建设 行政制度 “中书之政,分于六部”,六部分割了原来宰相的权力,成为皇帝之下中央处理政务的最高一级机构。 六部在明初地位很高,但明中叶以后,既受制于内阁,又受制于宦官,权力大不如前。 明初的制度建设 行政制度 监察机构——督察院 洪武十三年(1380),罢御史台,洪武十五年,置督察院。长官是左右都御史,下设道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官”,共一百六、七十人,又被称为“言官”。 喉舌之司——通政使司 掌收内外章奏,沟通内廷与外廷的联系。 明初的制度建设 行政制度 县 州 府 省 监察、司法 提刑按察使司 军政 都指挥使司 省 民政、财政 布政使司 三司互不统属,同对朝廷负责。 明初的制度建设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夜巡铜牌 明初的制度建设 军事制度 卫、所制度 一般5600人设一卫,长官为指挥使,下辖5千户所;每千户1120人,长官为千户,下辖10百户所。 卫所军士皆另立军籍,称军户。以军屯为经济支柱。 卫所制有唐府兵制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色彩。 明初的制度建设 军事制度 《春明梦余录》卷三十《五军都督府》 明“兵部有出兵之令而无统兵之权,五军〔都督府〕有统兵之权而无出兵之令。……合之则呼吸相通,分之则犬牙相制”。 将不专军、军不私将。作战时军队临时调集,事毕各归戍所,军士与统领军队的将帅没有长期隶属关系 。 明初的制度建设 《明太祖实录》卷二三九 “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xie)抗,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代中央机构的组织原则是分权,目的是互相牵制,彼此制约,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明初的制度建设 王天有 《明代国家机构研究》 *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