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 过节和观灯
作家与作品
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翌年任教于中国公学。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起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文艺》。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开始,沈从文出版了70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至40年代刊行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还有论文集《沫沫集》《废邮存底》《云南看云集》,批评专集《现代中国作家评论选》,以及多种沈从文的选集和多卷本《沈从文文集》等。
1949年沈从文放弃了文学创作,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担任了一名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沈从文先生的下半生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78年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著作。与沈从文先生在国内的默默无闻相反,沈从文在国外声名鹊起,于1980年应邀赴美国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1988年,86岁的沈从文先生因为心脏病复发离开了人世,为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惋惜。
沈从文在文学上,一直坚持自由主义立场,坚持文学要超越政治和商业的影响。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卷,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独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他的创作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形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一些后来的作家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
思考与讨论
一、节庆风俗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在这方面你都知道哪些?请向长辈们了解,或到书籍中查找,把掌握的情况在同学间交流。
本题属于综合性的研究性学习内容,一方面可以借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一方面需要学生搜集材料、分析材料,并进行交流讨论,教师还可以结合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对学生加以指导。
二、随着生活的变化,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有些变淡了,有些消失了。对此,你有哪些思考?
节庆风俗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但是,随着生活的变化,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形式和内涵上正被刷新和提升。传统意义上的节味淡了,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品月饼、春节庆团圆等风俗。在开放的今天,我们在对“洋节”采取接纳态度的同时,也不应冷落自己的传统节日,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在繁衍生息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自古就是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根。它代表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由此,我们应认识到,在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的同时,应该传承光大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有关民俗专家提出,要叫响我们的传统佳节,让它们的文化内涵得以更大的发扬,还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如在端午龙舟竞渡、元宵闹花灯等传统群体活动中加入更多的时尚元素,使节日的活动获得更大的认同感和更多的参与者,烘托出浓厚的节日气氛。此外,建立民俗文化博物馆和在高校开设民俗文化课程,设立民俗文化的科研项目,以加大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下,有着浓郁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之花不仅根柢发达,而且在社会各界的精心呵护与培育下,生命力会历久弥新,重绽馨芳。
三、课文把生活情景的生动描述与文史知识的自然铺排,巧妙地结合于一体。体会这种写法的长处,并学习这种写法,尝试写一段文字。
生活情景的生动描述与文史知识的自然铺排,不仅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拓宽读者的视野,还可以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下面这段文字就是选自原文删去的部分,供大家参考:
大家主要兴趣自然在跑马,特别关心本村的胜败,和划龙船情形相差不多。我对于赛马兴趣并不大。云南马骨架多比较矮小,近于古人说的“果下马”,平时当坐骑,爬山越岭腰力还不坏,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房屋建筑加固改造工程施工重点及难点分析与对策.pdf VIP
- 【基恩士】LR-W500(C) 使用说明书 (简体中文).pdf VIP
- 2025年全国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依利特MFD3100多波长荧光检测器用户手册.pdf VIP
- 医疗气体系统施工的质量监控重点及监理措施(可编辑word版).doc VIP
- 《西门子接口模块 ET 200M IM 153 2 产品手册 中文超清版》.pdf VIP
- 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查房PPT课件.pptx VIP
- 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习题巩固.doc VIP
- 索尼sony_mdsje480_使用说明书手册.pdf VIP
- 城市管理网格员(中级)考试题库(浓缩300题).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