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自由及其案例教学.ppt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聞自由及其案例教學 壹、前言 貳、案例簡介與問題意識 叁、學理分析 肆、本案判決 伍、圖解說明 陸、結論 壹、前言 以「蔡兆陽自訴商業周刊誹謗案」為例之理由 一、本案發生新聞自由與人民基本權利(名譽權) 之衝突。 二、本案當事人提出釋憲,而有釋字第509號 解釋產生 貳、案例簡介與問題意識 一、案例簡介 金惟純、黃鴻仁及林瑩秋分別擔任商業周刊發行人、總編輯及文字記者。 商周於民國85年11月間之第467期刊載林瑩秋及筆名秦漢硯所撰兩篇文章,毀損蔡兆陽名譽。 蔡兆陽以刑法第三百十條第二項加重誹謗罪提起自訴 。 一、二審法院均判決黃鴻仁、林瑩秋有期徒刑。 黃鴻仁、林瑩秋向大法官會議提出釋憲聲請。 貳、案例簡介與問題意識(續) 二、問題意識 本案發生哪些基本權利之衝突? 關於誹謗罪之認定之其刑罰? 商業周刊涉案人士可能有哪些法律責任? 我國憲法是否保障新聞自由? 新聞媒體可否主張新聞自由以享特權? 新聞自由有何限制? 叁、學理分析 一、新聞自由是否為憲法所保障的基本權利 憲法第十一條規定:「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新聞自由亦受該條文之保障。 新聞自由包含在廣義的言論自由之中,我國司法實務解釋上亦持相同見解。 叁、學理分析(續) 二、憲法保障新聞自由的目的 憲法所以保障新聞自由,緣於民主社會中,新聞媒體得以發揮監督政府的功能,落實民主參與的國民主權理念。 新聞自由為民主社會之基石,乃現代民主自由社會所不可或缺的必要機制。 叁、學理分析(續) 三、我國現行法制對新聞自由之規範 憲法第二十三條 刑法第三百十條、第三百十一條 大法官會議釋字第509號解釋 肆、本案判決 一、判決要旨 一審被告主張  報導之主題系信義大樓而非自訴人,且有向住戶求證,亦無誹謗之故意,且自訴人是公眾人物,為可受公評者。 一審判決要旨 甲、有罪部分  被告等非僅未經查證,亦未為平衡報導,竟為足以毀損自訴人名譽之撰刊,自難謂與誹謗罪構成要件不符。 乙、無罪部分  被告堅詞否認有共犯之事實,自訴人亦未舉證證明被告確涉誹謗事實,復查無任何積極證據足以證明被告犯有誹謗罪,自應諭知其無罪之判決。 丙、不受理部分  起訴之程式顯有未備,爰依法不受理。 肆、本案判決(續) 二審上訴人主張  其所為系爭報導,純係本於新聞媒體客觀報導之立場,披露事實於眾,且其與自訴人並不相識,互無嫌怨糾葛,確無誹謗之故意。查自訴人為公務員,被告之上開報導復經詳實查證方予撰述,實無任何「惡意」或「重大過失」可言,其確出於善意而為適當載述,自不構成誹謗罪。有關自訴人之報導,消息來源係依據立法院公報立法委員朱惠良之質詢內容,藉以喚起社會大眾之注意,顯係基於善意發表言論,而對於中央會議之記事為適當之載述,應可阻卻違法而不為罪。 二審確定終局判決要旨  被告林瑩秋所撰文章內載自訴人大手筆花費二百七十八萬公帑整修宿舍乙節,難謂與事實相符。立法委員朱惠良質詢內容並未指明首長姓名,被告林瑩秋向黃義文詢問時,黃義文已明指不公布首長姓名,且向蕭正倫查訪時,亦係其提供質詢內容後,蕭正倫方知有關情事,所辯其係向黃義文、蕭正倫反覆查證屬實,方為報導云云,洵非可採。核其載述內容已逸出原質詢記事範圍而有隨意增捏情事,且尚乏實據即遽予虛指自訴人花費二百七十八萬元整修宿舍,登載於商業周刊供不特定讀者閱覽,自難以不具「惡意」卸責,所為難謂出諸善意,再報館負責採訪之記者,以及負責審查之編輯,對於他人之投稿或提供之資料,有查明虛實而後登載之義務,如其登載內容僅涉於私德,或足以妨害他人名譽而不能證明其為真實,則無論所登載者為自撰文字或轉載他人投稿,均應負刑事責任。參以所刊文章於刊載當時並無非經立即刊登即喪失時效性之急迫情事,被告二人顯非無予以考證之餘裕時間,乃被告林瑩秋竟未經證實,率行指摘,被告黃鴻仁負有決定文章刊載之權責,猶未查明虛實同意刊載該二篇文章並向外發行,其非善意,更非適當,實甚明灼。 肆、本案判決(續) 二、評析 以刑罰懲處誹謗行為之爭議。 新聞記者必須證明報導內容為真之爭議。 肆、本案判決(續) 三、衍生問題 被告在程序上是否還有救濟途徑? (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第五條第一項第二款) 自訴人是否得請求民法妨害名譽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 (民法第一百九十五條第一項) 伍、圖解說明 一、一審人物關係圖 二、二審人物關係圖 三、事件發展圖 四、訴訟流程圖 陸、結論   新聞自由雖是民主自由社會的重要機制,我國是否應在法制上給予媒體特權,一直還存有爭議,乃爰於大環境條件尚未成熟。媒體要享有更充分的新聞自由,實應提昇其專業素質,才能博得社會大眾的信賴,要求新聞媒體享有特權也才有其正當性與可行性。 敬  請  指   教 * * *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