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环境承载力之探测ppt.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臺灣環境承載力之探測: 初步結果 國立清華大學 永續發展與能源研究演講系列 主講人:劉翠溶 民國九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 臺灣環境承載力之探測: 初步結果 一、承載力之定義及相關文獻 二、臺灣相關之統計資料及估計步驟 三、估計結果及其意義 一、承載力之定義及相關文獻 承載力(carrying capacity)的問題涉及土地與人口。相關的討論可以上溯至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Thomas Malthus, 1766-1834)於1798年發表的《人口論》(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 as It Affects the Future Improvement of Society) 。 由於十九世紀以後的技術進步與經濟發展,馬爾薩斯學說在二十世紀上半仍然被人認為太過於悲觀,然而,在二十世紀末卻被認為是前所未有的中肯。過去對於馬爾薩斯學說的批評忽視了人類可能踰越環境的承載力。 曾長期在聯合國工作的丹麥學者包雪如(Ester Boserup, 1910-1999)以她對人口與經濟發展的論著而備受重視。她的《農業成長的條件》(The Conditions of Agricultural Growth) 一書於1965年出版。該書分析各種耕作制度的演變,由長期休耕、短期休耕、一年一穫至一年多穫的密集耕作方式,一再以承載力來闡述土地利用與人口成長之關係。 自從1960年代末期以來,環境問題成為現實生活與學術研究的重要課題。 美國生物學家哈定 (Garrett Hardin, 1915-2003) 於1968年發表〈公有地的悲劇〉(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一文,指出人口問題並沒有技術解決的對策,它需要在道德上有根本的擴展。 哈定在1976年發表〈承載力做為一種倫理觀念〉(Carrying Capacity as an Ethical Concept) 一文,指出吾人不應該侵越任何環境的承載力。當人類為了一時的利益而超越了環境承載力的限度,人類長期的利益卻將受到損害。他強調承載力的觀念把時間與後代納入賽局之中,是一種以後世為取向的倫理觀念。 哈定於1977年再發表〈承載力的倫理意涵 〉(Ethical Implication of Carrying Capacity) 一文,給承載力下了一個定義。他說:「某一特定地區的承載力可定義為,在不破壞環境而且在未來承載力不遞減的情況下,考量了季節性和隨機性的變化,某一特定的棲地可以無限支持某一 物種的數量。」 在1980年,社會學與人類生態學家柯頓(William Catton, Jr.)出版《超過適當限度》(Overshoot) 一書。這本書指出,豐盛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人口已經超過承載力,揮霍的人類已經耗盡世界儲蓄的餘存。工業革命使我們危險地依賴日益減少的不再生資源。承載力是有限的,不但是在食物的供應上,而且潛在於任何不可或缺卻不充足的物質及情況中。 柯頓指出二個基本原則 第一個是最小法則:環境的承載力是由最不充足且不近便的必需品(相對於每人平均的需求)所決定。這個原則稱為「最小法則」(the law of the minimum)。這個法則難以取消,但可以使它的運作變得較不帶有限制性。貿易可以擴大最小法則的運用。 第二個是範圍擴大原則:兩個以上資源秉賦不同的地區組合起來的承載力可能大於個別地區承載力的總合。這種情形可以稱為「範圍擴大原則」(the principle of scope enlargement)。人類歷史上有許多事件都可視為實踐範圍擴大原則的努力。 柯頓在1987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進一步指出,承載力應該被理解為一個環境能夠永遠支持的最大負荷(load),亦即不減少它支持未來世代的能力;負荷不但是指利用某一環境的人數,而且是指他們加諸於環境的總需求。對人類社會而言,一如對其他物種的群體,負荷與承載力的關係是塑造未來的關鍵。超過承載力只可能是暫時的。當負荷超過承載力,超載將會無情地造成環境破壞;然後,承載力縮小會導致負荷降低(也就是破產)。 在永續發展觀念下的承載力定義 有人說:在永續的基礎上土地可以支持的人數 — 亦即,不破壞自然資源基礎而可無限支持一定的生活程度。 也有人說:因為人類要求的不只是維持生命,所以對人類而言,承載力指涉的是在不使物質、生態、文化與社會環境退化的情況下,能夠支持的人數。承載力與渴望的生活品質有關。 也有人更詳細的說:承載力是指在自然資源的限制下,而且在不讓現在與未來世代之自然、社會、文化與經濟環境發生退化的情況下,某一地區可以支持的人數。 某地的承載力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可以因技術改良而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