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口論導讀Ch.13-16 于曉平 97.12.11 Godwin的政治正義論 五個論述 地球上有足夠的糧食供應,不必擔心人口過剩問題 世界上可以無戰爭、無犯罪,也不需要政府與司法機關 精神可以引領生理,所以可以無需順眠 人們可以禁慾,不需婚姻而以追求知識替代 人間將無疾病,無煩惱憂傷 Malthus的理念 兩個級數 食物為人類生存所必需;兩性間的情慾是必然的 一個適度 人口的增長必需要有一個適當的限度 兩種抑制 道德抑制:讓人們通過各種主觀努力在道德上限制生殖的本能 一條規律 土地肥力遞減規律:在一定範圍的土地上,由於土地生產潛力的影響,遞加投資不能相應增加農產品的產量,而是到一定限度後收益遞減。 人是理智的動物? Godwin政治正義說 人是理智的動物 理智可以讓情慾消弭;理性的快樂優於肉體的快樂 自私的情感由孤獨養成;德由社會養成 Malthus反駁 科學的演變 一切意志的行為都有個人決定:基本需求 法律與制度的必要性:廢除死刑否? 個人的經驗 罪惡的起源? Godwin政治正義說 人間的罪惡及弱點大部分是起因於政治制度及社會制度的不正義 倘若此等制度可以去除,人類的悟性可更為開明 Malthus反駁 道德抑制 因缺乏而永遠受惡的誘惑 人有各種性格與種種可能性 道德無法戰勝誘惑,因其無法受意志支配 人類的罪惡和道德上的弱點原則上是不能夠克服的 Freud心理分析學派 意識和潛意識的形成和相互關係 本我id:代表滿足本能衝動的慾望,如饑餓、生氣、性慾等,強調自我的享樂,受意識抑制 自我ego:個體學會區分心中思想與外在世界的想法。自我則在自身和現實環境中進行調節,以符合現實原則 超我superego: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以道德的形式運作,重視理想,迴避禁忌。 道德發展 兒童的道德取向,與他們的社會背景和生活經驗有關係。 Piaget及Kohlberg是道德發展理論的代表。 Piaget提出兒童的道德發展 無律(4、5歲以下) 他律(4、5歲以後) 自律(8、9歲以後) 道德發展 Kohlberg提出「道德發展三期六段論」,認為人的道德觀是隨年紀經驗的增長而逐漸發展的,並透過實證研究,發現人的道德思想遵循一種普遍性的順序,但道德判斷並非單純是非對錯問題,個人會從己、人、利、害和社會道德規範等考慮 道德成規前期的懲罰服從導向階段(4-5歲) 道德成規前期的相對功利導向階段(6-9歲) 道德成規期的尋求認可導向階段(10-15歲) 道德成規期的法律規範導向階段(16-18歲) 道德成規後期的社會契約導向階段(19-21歲) 道德成規後期的人類價值導向階段(22歲以後) Maslow需求理論 人的需要和動機是一種層級結構,由下而上發展的。 高級動機出現有賴於低級需要的滿足,較低層次的基本需求若無法被滿足,則個體無法尋求較高層次認知、美感、自我實現需求的滿足。 人類的進步與發展? Godwin政治正義說 提出完成可能性 (perfectibility of man) Malthus反駁 反對人類與社會的完成可能性 人類有不斷改進的目標,但結果卻無法預先知道 人類最下層、最多數,也是最重要的階級,不容易在改進過程中有急速的進步:仍不能保有大量貨幣或生活資源 勞動的分配? Godwin政治正義說 社會的必要勞動要適當地分配給所有人 貧者需要依賴富者 Malthus反駁 勞動階級需要透過體力運作而獲致財富,減少勞動等於減少收入 減輕勞動階級的生產,反而導致土地生產物的減少 我有他想要的,他有我想要的,彼此達成一種公平的交換 社會學理論與社會階級 馬克思以人與生產工具的關係來定義階級,工業革命後勞動階級成為無產階級 社會學理論 功能論:社會不平等的結構提供不同份量的資源給不同的位置以驅動人們付出不同的努力,因此,不平等對社會具有功能。 衝突論:社會不平等源於一種機會的支配系統,權力階級封鎖其他階級向上流動的機會形成擁有權力者的階級利益。 研究發現社會流動的可能性遠比人們所認知的更有限 勞動與消費? Godwin政治正義說 將Adam Smith的國富論「國家與個人都因節儉而富,浪費而貧」中之浪費的人比擬為貪婪、有害的人 反對使役農民,反對以其收入支出的人 Malthus反駁 提出國富論與Godwin的理念不同,國富論是認為把財富當成資本,比財富當成收入,更能推動勞動 若不能將收入轉為支出,社會會引起更大的貧窮 勞動所得? Godwin政治正義說 僱用貧民改良土地,比生產奢侈品更有價值與效用 Malthus反駁 一條規律:土地肥力遞減規律 增加收入必須增加工時 製造業所增加的工作,比農業勞動的追加需要,更能提高勞動價格 一國的食糧不會不斷的增加 貧民所得的利益只是暫時的 食品的價格必按勞動的比例增加 消費經濟時代 楊衛隆 (200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