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市白下区2010年九年级调研测试.doc
南京市白下区2010年九年级调研测试
语 文
1.本试卷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
一(26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1)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 ,老木沧波无限悲。(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3)此中有真意, ▲ 。(陶渊明《饮酒(其五)》)
(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月下飞天镜, ▲ 。(李白《渡荆门送别》)
(7) ▲ ,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9) ▲ ,俯身倾耳以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0)《论语·泰伯》中用来勉励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 , ▲ 。”
2.下列词语的加点字注音或字形,每组均有一个是错的,请选出并订正。(4分)
A. 倔(jué)强 狩(shòu)猎 栖(xì)息 追溯(sù) ▲
B. 惬(xiá)意 执拗(niù) 喧(xuān)嚷 恪守(kè) ▲
C. 人声鼎沸 苦心孤旨 惟妙惟肖 断章取义 ▲
D. 玲珑剔透 义愤填膺 小心翼翼 烦燥不安 ▲
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我校的语文教师调了。
A B C
(1) 参照示例,给A、C两幅图命名。(2分)
A: ▲ B:爸爸日高开车去赶集 C: ▲
(2)这组漫画的寓意是什么?(2分)
▲
6.名著阅读。(3分)
培根在《谈读书》一文中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 ,如名著《 ▲ 》 ▲
二(4分)(一)阅读下面古文,完成—11题。(1分)
( ▲ )(2分)
A.B.C.D.( ▲ )(2分)
A.B.
C.D.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10.一般而言,赢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天下容易,作者却说“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意在强调 ▲ (用文章的语句作回答)(2分)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第三节以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其败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作对比,其目的并不在于描述景象,而是总结历史教训,有较强的说服力。
B.文章用“三矢”贯穿前后,叙述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这一典型事例,论证文章的观点,这和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用鱼和熊掌为例论证文章的观点在写法上是一样的。
C.文中议论简明扼要,其中一些对仗工整的格言式的骈句,如“满招损,谦受益”等句,造成鲜明的对比感和节奏感,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D. 看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会让人自然地想起孟子的名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看来,贤明之人的见解都有相同之处。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6题。(1分)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分)(2分)▲
14.分析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15.文章以“南州六月荔枝丹”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B.
C.D.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2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