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回指博弈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篇回指博弈论.doc

文章编号:1004-5139(2005)06-0024-08 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识码:A 语篇回指博弈论 许宁云 (复旦大学 外文学院,上海 200433) 摘 要:本文着重介绍了Kibble(2003c)的语篇回指博弈论,指出它的优缺点,并就其中的理想化成分提出初步的处理意见。 关键词:博弈论;语言博弈论;语篇回指博弈论;处理意见 A Game-Theoretic Account of Discourse Anaphora XU Ning-Yu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Abstract: The present paper introduces Kibble (2003c)’s game-theoretic account of discourse anaphora, points out its merits and defects, and proposes a tentative solution to the overly idealized standards within its framework. Key words: Game Theory; Language Game, discourse anaphora; proposed solution 一、博弈论 博弈论(Game Theory)是由美国数学家冯?诺伊曼(Von Neumann)和奥斯卡?摩根斯顿(Oskar Morgenstem)于二十世纪初共同创立的、后由约翰?纳什(John Nash)等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专门研究理性个体之间相互冲突与合作的一种理论。一个最基本的博弈结构至少包括三个要素:局中人(player)(strategy space)(Payoff structure)(utility scale),在典型的支付结构中,一个局中人所得的支付不仅是其所选策略的结果, 而且还是其他局中人选择策略和行动的函数,该函数称为支付函数,它是每个局中人真正关心的东西[1:15]。除上述三个要素之外, 信息结构也很重要,它是能影响博弈结局的有关所有博弈方尤其是对手的特征和行为的知识和情报。如果博弈各方对各种局势下所有局中人的利益状况完全清楚,称之为完全信息博弈,反之称为不完全信息博弈。在其他局中人不改变当前策略的前提下, 任一局中人都无法通过单方改变自己的策略来获取更高的支付, 这种情况表示博弈已获得了“解”(resolution),或者说已达到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它是所有局中人最优策略或行为的组合。另外,只有合作博弈中的协议构成一种非合作博弈中的纳什均衡才是一种真正有约束力的协议,所以博弈一般都指非合作博弈,即局中人之间不存在任何有约束力协议的博弈[2:38]。 二、语言博弈论 “语言博弈”(Language game)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现代西方语言()Language game”应译为“语言游戏”,因为尽管“game”一词既有“游戏”也有“博弈”之含义,但博弈更强调弈手间的对抗性;而维氏的“Language game”尽管类似于“语言博弈”,但缺乏“语言博弈”的明确内涵,它主要是为了说明,词语的意义必须根据其具体的使用环境才能加以确定,而试图通过孤立的逻辑分析来揭示语言的意义(他早期的语言图式论),结果只能误入歧途。他的这一观点主要得益于一场足球赛的启发[3:262]。当时,他正在思考关于语言及其意义的问题,恰巧看到一些人正在进行一场足球赛。他由此联想,正如足球的意义体现于足球赛那样,词语的意义也只能存在于语言游戏之中,亦即体现于其具体的使用语境之中。譬如,只有靠具体的语境才能断定某人说出“Fire !”时究竟意为“失火啦!”,还是命令下级“开火!”,或是表达其他什么意思。 当代杰出的哲学和逻辑学家辛提卡(Hintikka),与一个语词相关的语言博弈就是围绕该词发生的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使语词获得其意义的活动[4:58]。对于一阶语言来说,它的关键词是存在量词“有(),与这些量词相应的典型活动是寻找。“存在”相当于“能够找到”,如“存在有黑天鹅”在任何语境中都相当于说“人们能够找到黑天鹅”,而“所有天鹅是白的”则相当于“不可能找到不白的天鹅”。就是说寻找且找到的活动相对来说能够清楚地解释运用量词的逻辑条件。由此辛提卡把一阶语言的语言博弈称为“寻找和找到的语言博弈”(the language game of searching and finding)60]。根据他的语言博弈理论,任一一阶语句F都同一局二人的博弈相对应。博

文档评论(0)

niceone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